长三角农业加快“一体化”升级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联合“力拼”源头好蟹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0-09-16 21:09

   9月16日,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上海开幕。

   在开幕仪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未来10天里,这些优质产区的官方旗舰店将陆续登陆拼多多,其间还会举办“开湖捕捞”“县市长直播”“万人团”等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拼多多的限时秒杀、百亿补贴、搜索等入口找到大闸蟹云拼节相关页面,下单拼购各大产区的源头好蟹。

图片 

▲9月16日,首届长三角大闸蟹云拼节在上海开幕。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左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非(左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右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右一)和拼多多副总裁陈秋(左一)共同启动了这一活动。 (穆功 摄)

    活动当天,拼多多还宣布发起“长三角新蟹农计划”。 通过开辟商家入驻绿色通道、产区个性化电商培训,以及提供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流量扶持方式,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为了规范大闸蟹电商市场、统一产业标准,拼多多还联合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优化养殖模式,完善大闸蟹电商销售标准。一方面帮助蟹农节约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规范商家,打击以次充好、蟹绳注水、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

    据悉,云拼节将首次在行业内推出大闸蟹“足斤足两”概念:商家承诺足斤足两之后,将在标题页和详情页显示足斤足两标签。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可以对螃蟹去绳后称重,损耗高于行业标准以上(失水率超过7%),平台将会进行赔付。

图片

▲在开幕仪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泽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南漪湖、芜湖、兴化等长三角大闸蟹优质产区联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长三角大闸蟹云拼优品联盟”,推动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穆功 摄)

一市三省联动、协作打造源头好蟹

    在“中国十大名蟹”中江苏就占了八个,可以说是大闸蟹的绝对主场。据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江苏河蟹养殖面积近400万亩,年生产量达40万吨,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值超过350亿元,是江苏首个产值过百亿的水产养殖产业。固城湖、洪泽湖、阳澄湖、长荡湖、高邮湖、大纵湖等一批湖区是大闸蟹养殖主产区,兴化市则被誉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市”。

     与会专家介绍说,除这些湖外,长三角地区还有太湖、南漪湖等优质产蟹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洪湖也是大闸蟹的重要产区。养殖面积来看,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养殖面积达到了500万亩,而阳澄湖水域面积仅为18万亩,占比约为1.8%。但长期以来,除洪泽湖、固城湖等个别产区外,绝大部分产区大闸蟹都很难卖出好价钱。

    如何让长三角大闸蟹走出困境?9月16日上午,来自长三角各个大闸蟹主产区的领导和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认为,长三角大闸蟹产业发展,亟需解决区域标准不统一、大闸蟹品牌建设乏力、大闸蟹产销对接等问题。他寄望拼多多和各产区合作,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帮助以大闸蟹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图片

▲9月14日,在常州金坛区水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的一处分拣包装仓库内,工人们正在捆扎大闸蟹。几个小时后,鲜活的大闸蟹就将通过快递包裹的形式,发往全国各地。 (安顺 摄)

 “新蟹农计划”让蟹农变蟹商

   目前,大闸蟹的销售主要依靠线下收购商来完成。与工业品的高线上化率不同,作为农产品的大闸蟹线上化率整体不高。截至2019年,大闸蟹整体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线上规模仅为40亿元,渗透率仅为3.6%。

 图片

▲为了改变大闸蟹流通的利益分配格局、帮助蟹农赚到更多钱,在云拼节现场,拼多多正式发布了“新蟹农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帮助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且创造200亿元的线上增量市场。   (穆功 摄)

   在大闸蟹线下流通渠道中,一只螃蟹从池塘爬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蟹农、本地一级收购商、本地二级收购商、消费地收购商、商超/批发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最终消费者为高价买单。反之,中间商通过压低收购价格、提前预售蟹卡等方式,将市场风险转嫁给蟹农。

   此次,拼多多发布“新蟹农计划”,蟹农在平台的帮助下,转型成为大闸蟹电商商家,通过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 “通过从培训、入驻,到资源扶持、流量倾斜在内的一揽子新蟹农计划,带动一批优质的新蟹农,成长为地方代表性企业,并且用2到3年的时间,助力各大主产区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真正帮助更多优质湖区的大闸蟹走向消费者。”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

拼多多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云拼大闸蟹标准

   此次活动,拼多多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

图片 

▲在此次活动中,拼多多还宣布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启动制定“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将探索制定更多与大闸蟹电商相关的产业标准。   (穆功 摄)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葛家春表示,“电商已经在很多领域改造了我们的生活,线上化趋势不可避免。目前,大闸蟹线上化开始加速,探索线上化产业标准十分必要。”

    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成交额达到了1364亿元,据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00亿元。

    从把大闸蟹搬到线上、给予流量支持,到联动十大湖区成立优品联盟,再到培养新蟹农,并联合制定线上化流通产业标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闸蟹项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长三角农业一体化的开始,通过大闸蟹一体化的样本,未来拼多多还将探索更多品类,深度助力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上行。”陈秋表示。

扬子晚报记者  徐晓风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