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1)
魏紫熙《天堑通途》
105.8cmX179.2cm 纸本国画1976年
十年磨一剑,天堑变通途。曾经的南京城被长江一分为二,江岸两侧交通十分不便,只能靠运载量有限的轮渡连接两岸。1943年,每艘轮渡只能载客车12辆,一天仅有一对直通客车由轮渡载运过江;到了1959年,轮渡数量增多,但依旧每日只能渡1240辆车,面对国家发展的需求,中国共产党理清形势,建设长江大桥势在必行。一水分隔南北,一桥沟通江岸。在党中央的关心下,人们经过了十年的攻坚克难,南京长江大桥最终于1968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当大桥上第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横穿江岸时,南京城里万人空巷,数万人涌向桥头。作为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它不仅是长江上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更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南京长江大桥的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现在,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并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天堑飞虹”。
以艺术的方式表现这一重大建设成就是当时许多艺术家的重要任务,作为新金陵画派之一的魏紫熙接受了当时指派的命题创作,他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写生,并几易其稿才得以完成。画家精心选取视角,画面以幕府山为起点,徐徐向大桥远处展开,以极目远眺呈现南京长江大桥恢弘的气势。画面以江边的幕府山作为近景,经过雾气缭绕的几重峰峦之后,江上长虹雄姿毕现,一桥飞跨南北,契合了“天堑通途”的主题。在绘画手法上,画家以雄浑浓重的笔法描绘金陵江边的山景,迷蒙的山间雾气使画面中各种物象变得统一灵动。江面的波浪映照天空的湛蓝,细笔浅染之下勾勒江涛滚滚。通过对江上的百舸争流、江边的建设场面以及山顶的建筑、电杆这些情节的表现,画家重现了那个时代万象更新、热火朝天的历史语境。
文/江苏省美术馆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