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看“95后”非遗传承人如何“玩转创新”
2024-10-20 18:04

 

图片
“非遗生活荟”现场。

10月17日至20日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樱洲举行的2024首届“非遗生活荟”,迎来市民和游客们的热情打卡。汇聚百余名非遗传承人、数十项非遗演艺和体验活动,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与温度。

19日,记者在现场与几位“95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将古老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中,并成功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与喜爱。

图片
“非遗生活荟”现场。

 

太平泥叫叫:时尚与传统的碰撞

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太平泥叫叫”的展位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精致的文创产品整齐排列,吸引了不少人的驻足。这是“95后”传承人唐颍的创新作品,她带来了耳钉、项链、冰箱贴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泥叫叫”文创。这些曾是儿童游戏中的泥巴哨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时尚装饰品,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

图片

“这是我们创新推出的泥叫叫系列文创,可以吹的哦,虽然个头小,但每一件都精工细作。”唐颍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她介绍,这些小玩意儿不仅可以佩戴或者陈设,还保留了泥叫叫的传统功能——吹出声音。这种结合了现代装饰与传统技艺的产品,在活动现场大受欢迎,不少观众纷纷抢购,有些系列已经售罄,不少人只能遗憾地“手慢无”。

唐颍的创新不止于此,她还与洽洽瓜子、阿里巴巴等品牌联名合作,将“泥叫叫”带入了更广阔的天地。通过色彩和技艺的不断改良,这块充满童年记忆的泥巴,成了可以装点现代生活的时尚单品。唐颍笑称:“现在我们更加注重设计,让设计为非遗助力,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泥叫叫的新奇与趣味。”

徐州香包:“95后”的传承与创新

在刚刚进行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来自江苏的徐州香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情关注。刚刚从博览会现场赶来“非遗生活荟”的孙歌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徐州香包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名“95后”,她从小在奶奶王秀英的教育与熏陶下,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徐州香包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大学毕业后,创办了“歌尧”品牌IP,跟着奶奶带动村民传承香包文化,让民俗香包“绣”出致富路。

图片

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们纷纷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香包制作当中,让更多青年人感受到非遗魅力。孙歌尧也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她拿起展台上的一件“荷花香包”介绍说,这就是《王者荣耀》游戏中的一款角色皮肤身上所佩戴的“同款”,这也成为推动非遗年轻化的一次新尝试,让玩游戏的年轻人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孙歌尧还透露,最近健达巧克力品牌邀约一批非遗项目合作推出了一款联名产品,其中就包括徐州香包。巧克力的包装上带有徐州香包的精美图案,扫码还可以了解香包的故事和技艺,自己跟着学做。她说,这也是让更多非遗走进年轻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颜氏脸谱:以年轻范儿“重塑”经典

“这是我们中国经典的脸谱形象——《西游记》的孙悟空,大家可以根据我的示例,用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非遗体验工坊内,颜欣怡正在给一批前来体验的外国留学生讲解脸谱绘制过程。这位生于梨园世家的“95后”,自小随祖父与父亲学画脸谱,是颜氏脸谱的第四代传人。

图片

“脸谱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图腾纹样,它需要一个载体、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我既想保留它的传统元素,也想进行一些创新发展,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颜欣怡告诉记者,比如前一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柒扇很火,她就想,能不能用脸谱绘制扇子?经过她的“脑洞大开”,手绘的脸谱出现在扇子、冰箱贴、书签等大众随时用得到的“生活好物”,这些小物件在本次活动中也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作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她也在不断借鉴其他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走进学校,让更多人在京剧舞台之外,也能接触并喜爱多彩的脸谱。

首届“非遗生活荟”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探索。越来越多的“非遗+”,延伸至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如何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些年轻传承人用他们的创意与激情,向我们展示了非遗的更多精彩可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姚依依

主办方供图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