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把脉开方用药”
2024-10-30 17:21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减负增能是基层所盼,如何减轻负担、减少梗阻、减出成效,需要我们把准脉、开对方、用好药,准确领会和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减负工作落地见效。

把准“脉”,厘清权责边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承接上级部门“万缕千丝”的事务,涉及范围广、任务繁重,加上有些事务没有执法权限,因为属地责任经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窘境。为基层减负就要厘清权责边界,加强权责清单管理,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对于不应由基层肩负的职责应当果断“回收”,这样既能减轻基层的不合理负担,又能保障基层工作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时要确保基层应得的权限充分“落地”,将决策的主导权、充足的资源与资金,以及实质性的支持下沉至基层,让基层干部工作“有心”更“有力”,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开对“方”,严格执行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基层“小权力、大责任”结构性矛盾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纠治顽疾,依靠制度规范、强化制度约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工作者离群众最近,最清楚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因地制宜”制定制度,深入走访调研,把握基层实际,科学精准决策,制定贴合本地实情、能落实可执行的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精文简会,将文山会海、工作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纳入典型问题清单,切实破除基层工作落实中重“痕”轻“绩”的错误导向,让能干事、干实事、敢担当的基层干部放手干。

用好“药”,落实问题整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针对工作中为了应付督察检查,“留痕”代替实际成效评价,基层负担越减越重的“怪圈”现象,要认真整改抓落实,以精益求精、务实求效的精神确保基层减负措施见实效、出成果,彻底铲除敷衍了事、表面整改等弄虚作假的行为,还要对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对典型问题予以公开通报,做到“药到病除”。基层减负在“战时”更要在“平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精简压缩考核总量和频次,防止扎堆、重复、多头检查。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将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标准,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基层工作者充满动力。( 董雪莹 王玉龙)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