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气象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在深圳建设的气象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实验区正在加速建设,国内首个低空气象产业集群已在深圳成形。
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电脑屏幕上涵盖12个大类、38个小类、146列数据标准的“低空气象数据基准线”一目了然。产生出来的临近、短期、中长期等预报产品标准统一,精细到秒级的风速、分钟级的降雨等实况数据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覆盖深圳境内的低空飞行起降点和航线格点。
实验区首批入驻科技人员 赵德平:我们主要是做激光测风雷达以及相关的产品,激光测风雷达及相关设备布设完成后,将完全覆盖深圳市内的低空起降点、航线和低空空域,并辐射周边相关航线,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气象数据,极大提升了低空气象的监测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效率管理能力。
国内首个低空气象产业集群的成形对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从航空器制造、适航审定、飞行管制、空域划分等各个层面,将气象保障低空飞行安全相关任务相互融合。同时,在行业内部对低空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等加强统筹管理。
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低空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那么,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气象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低空经济指的是依托于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但从气象视角来看,如低空风切变、低能见度、强降水、强对流、晴空湍流、积冰等在这一空域易发、频发。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 蒋磊:对于低空飞行器来说,不同的机型、不同的设计性能等,对气象条件的考虑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的飞行单位,起飞、降落和飞行的气象标准也会不同。
研究显示,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航路规划、飞行“窗口期”把握等有重要影响,风切变、湍流和微下击暴流等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低空航空器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于低空飞行全程处于对流强、变化剧烈的大气环境中,从起飞到降落都需要高度关注气象条件,对服务的精细度和提前量也有更高要求。
在低空经济时代,天气特征是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特别是需要针对易发雷暴、风切变、龙卷风、狭管效应等的低空区域,更需要精准化提出航线分类、飞行器分级管控等建议,为及时感知起点、落点、航线区域对应飞行时间的天气实况,提前做好安排,确保飞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