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断更1217天,曾经的顶流网红李子柒宣布正式回归,这被网友称为“柒妃回宫”。目前更新三条视频,多个平台点赞量均突破百万人次。在抖音平台,李子柒一日涨粉350万,两条首发视频漆器及森林衣帽间均单条播放突破1亿人次,在微博平台,首支作品发布不到6小时,播放量也突破1亿人次。停更三年,依旧能够搅动流量,李子柒凭什么?
此前,李子柒因与其背后公司微念的纠纷而停更,主要争议围绕其主要营收来源“李子柒品牌”的收益分成,如今李子柒拿回公司控制权归来,展开的国风创作更为纯粹。在新更新的视频里,鸡鸣而起,日暮方息,李子柒一如既往地展示了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精致的画面、细腻的叙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依旧是李子柒脱颖而出的底气。这样的精品视频依旧是稀缺资源,其实各平台上也有同类视频成为爆款,内容就是在大自然的背景中展示一项非遗的复杂制作过程,许多网友会耐心看完,并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馈赠沉淀出的工匠精神。
可见精心打造的传统文化视频对网友的吸引力,李子柒视频围绕田园生活、传统技艺以及生态美学展开,崇尚的慢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快速节奏形成鲜明对比。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传统手艺的追求,这恰恰是当代社会普遍缺失的精神食粮。她打造的那片逃离喧嚣、回归宁静的世外桃源,抚慰了许多人的心绪。李子柒的视频被认为含有被全球网友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和价值理念,她不仅仅是在展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自信。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李子柒视频中蕴含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元素很快被网友捕捉到。其中,聚焦“漆器”展示了成都漆艺的精细与雅致;亲手打造的柒式风格“森林衣帽间”,以创意生活实验的方式展示了竹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与艺术性;第三个“绒花”视频则囊括缫丝、植物拓染、蜀锦、绒花等非遗的制作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巧妙融合。
与李子柒强势回归相伴生的,还有各地文旅的闻风而动。四川文旅表示,“今天是四川文旅一个打十个的日子!李子柒回来了!”绵阳市文旅局发布《李子柒再更新!在绵阳平武这个仙境般的取景地,她深情弹唱〈如愿〉》的推文,“在视频的最后两分多钟,李子柒身穿绒花蜀锦裙,在平武王朗,以大自然为背景,在钢琴前深情弹唱《如愿》。”李子柒在接受新华社视频专访时提及三台县云台观,三台县文旅局迅速行动,将云台观的宣传视频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吸引众多网友的关注。
视频传播的同时,背后“小李”跟全国非遗传承人学艺的故事不断浮出水面,由此李子柒也收获各地非遗积极呼应。她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不仅学习了传统技艺,还与传承人深入对谈,研究民俗文化,了解这些手艺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底蕴。李子柒曾前往南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学习的过程曝光;漆器工艺如此复杂,扬州就有;视频中紫色绒花之美触动人心,每一帧画面都绽放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博物南京发文推介,“南京,正是绒花的主要发源地。”
热度之下,也有隐忧。也有一些人对于李子柒的视频存在反思,并不认同其田园牧歌式审美。认为视频中的乡村生活滤镜过重,缺乏真实感。其呈现的非遗制作过程,太过于仙气飘飘,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非遗制作中艰辛的一面。一门非遗技艺根本不是短期能速成,许多匠人穷其一生钻研,不断精进技艺。就有非遗传承人提出,李子柒把各地非遗“嫁接”到其田园生活中,也并未标识非遗及其传承人,容易造成混淆。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比如李子柒视频中展示的绒花制作,并不是南京绒花,从勾条方式来看,其做法更像是北京绒花。这也引发公众对于文化作品真实性与艺术加工之间平衡的讨论与思考。
流量搅动一池春水。从积极意义上来看,李子柒的回归,让非遗技艺火上热搜,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看到了中国匠人的坚守与努力。但要了解更多非遗文化,关心传统文化的真实处境,看李子柒视频只是浅尝辄止,流量需要更多转化,非遗传播还需要做更多实际工作。李子柒本人也从线上视频走到线下,链接更多烟火气,尝试做一些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事情。比如打造致力于非遗行业与生态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李子柒非遗工作站”将加强非遗相关代表人物在新媒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遗传播与传承与市场化需求的深度融合。让我们拭目以待,当李子柒走进红尘滚滚,为传统文化融入更多年轻血液,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