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有度,守护网络语言“清朗”净地
2024-11-18 16:04

       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很多网络热梗也融入进了孩子们的语言体系,被他们从虚拟世界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一些毫无营养甚至是略显低俗的词语,时常脱口而出,有的还写进了作文。(11月17日 新华每日电讯)

 

  从“yyds”到“绝绝子”,从“那咋了”到“666”,网络热梗以独特的幽默感和共情力,迅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成为表达自我、交流情感的新方式。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网络语言更像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体现。在虚拟世界中,网络热梗是社交“货币”,是沟通“密码”,能够帮助他们快速融入网络社交的圈子,在同伴中找到归属感。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热梗是他们表达情绪的出口,更是他们彰显个性的标签,能够让他们在群体中找到共鸣感、认同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热梗良莠不齐,有的诙谐幽默、生动风趣,而有的却污言秽语、恶俗低级。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语言模仿的关键时期,如果大量接触和使用网络热梗,难免会“中毒”颇深,甚至出现语言混乱、表达失范等问题。

 

  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对网络空间的净化,更是对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尊重。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网络热梗中的低俗、无意义词语,是对传统文化底蕴的践踏和亵渎。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根脉。通过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对那些恶意传播低俗网络热梗的行为,及时予以打击和制止,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各地各校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活动,坚决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引导学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规范并非压制,引导才是关键。网络热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独特产物。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热梗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俯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网络热梗,又是在什么场合喜欢用网络热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孩子使用的网络热梗进行分类甄别,从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多元、包容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理解传统与拥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当然,在清理网络语言垃圾的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和支持那些积极向上、富有创意的网络热梗。通过正面的引导,让网络语言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梁。

 

  回望历史长河,语言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 网络热梗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网络热梗的流行,同样需要我们审慎对待,既要保持语言的活力与创新,又要防止其滑向低俗与无序。愿我们共同守护好网络空间的这片净土,在“梗文化”的浪潮中找寻那份属于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也找寻那份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时代温度与文化自信,让网络热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语言成为传递爱与智慧的使者。(顾筱蒙)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