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微专业、智能机器人微专业、脑机接口与智能工程微专业……近年来,被江苏各大高校学子频频提及的微专业到底缘何“人气爆棚”?
所谓“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高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职业素养开设的一组课程,也就是高校的“自选动作”。从各高校“单打独斗”,到搭建一个基于微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台,日前,省内14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江苏省微专业联盟”,引发社会关注。
一
微专业火爆的“流量密码”在哪?
“微”:学制短、课程精。微专业的“微”意味着更高的学习效率。与传统专业相比,微专业的学习时间较短且灵活,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紧缺的实用技能,学生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后,即可获得微专业证书。在江苏,高校探索开设的微专业大多遍布多个领域,由5到10门的课程模块组合而成,用少数几门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领域发展动态,犹如打开一扇“窗”,让学生探进脑袋去不同的学科看一看、瞧一瞧。
“专”:能学到时髦的真本事。无人机微专业、智能机器人微专业、脑机接口与智能工程微专业……不难发现,前沿热门领域开设微专业成为不少高校的一种趋势。微专业学习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不久前,东南大学公布首批15个微专业项目立项清单,相关任课教师正尝试将平时课程的最精华部分融入微专业,帮助学生短时间内学到更多“干货”。
“业”:能成为被需要的新人才。微专业的兴起,不仅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补充和拓展,更是回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积极尝试。常州大学调研发现,很多企业急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人员,因此学校联合相关部门,推出知识产权与创新微专业。此外,学生在学校学过且拿到相应证书,就不需要再到校外参加相关培训,相当于为求职就业加分。
二
如何让微专业结出硕果?
追踪技术变革前沿。近年来,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微专业课程周期较短,内容更新迅速,应该及时反映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趋势,让学生加深对技术变革前沿的理解与掌握。在南航,拟招20人的智能机器人微专业,竟有100多人报名,就是因为学科足够前沿、应用场景广泛。
聚焦学科交叉融合。微专业虽然呈现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显著特点,但绝不是各门课程的“拼盘”,不能将其理解为课程之间的简单相加。一方面,授课教师要拥有跨学科的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应对精干课程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也需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核,真正实现交叉融合、融会贯通。据《新华日报》,南航教务处副处长邓晶透露,未来南航不仅会新增微专业,也会取消不适应行业发展的微专业。
专注实际能力提升。掌握现代经济发展所需技能的劳动者,始终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微专业要通过相对系统和迷你精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打通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唯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实际能力,更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丰富多样的微专业课程,为人们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生活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高等教育向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期待微专业真正走向“小而美”“优而精”,结出硕果。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出品:视评工作室
策划:黄凤 时力强
编辑:陈永辉 李舒曼
美编:李学 王晓诗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