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爆大雷!网友:怪不得穿了还冷 早点知道就好了……
2024-11-27 17:28

随着这轮降雪降温,大家表示“好冷冷冷冷冷???”赶紧掏出羽绒服,却发现羽绒服“出事”了?

今天(11月27日),“这波降雪上强度了”“羽绒服不能只看含绒量”等成为热点话题。选购羽绒服如何避“坑”?怎样穿才能有效保暖?学会这几招,不可能再冻到了!

北京等多地降雪降温

网友:这回对冬天有“实感”了

昨晚,北京城区突然飘起了雪花❄️❄️❄️。大家惊喜地开窗、出门赏雪。

近日,天津、东北、山西等多地也迎来降雪。

这回大家对冬天有“实感”了,赶紧翻出自己的各类“过冬神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羽绒服。

不过听说,最近羽绒服“出事”了?

买羽绒服不能只看含绒量

如何选购不踩“坑”?

近日,多起“羽绒服造假”事件引发关注。

浙江湖州织里公安捣毁一生产、销售伪劣羽绒服窝点,羽绒服吊牌标70%,绒实际含量为0。

00:08

11月24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不法商家“以丝代绒”(

>>详情

),网友们赶紧对标自己的羽绒服发现,很多都昂贵但不符合标准。

❗️❗️❗️羽绒服造假,“坑”在哪里?

此前,我国发布过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绒子: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

绒丝: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

虽然新国标和旧国标都规定“明示量50%即为合格”,但以往旧国标要求的“含绒量”,里面既有“绒子”还有“绒丝”。

01:45

△ 如何辨别真假羽绒服?

从科学角度来看,在羽绒服中实际发挥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实施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没有保暖作用的“绒丝废料”不再计入含绒量中,而是单单看“绒子含量”,只超过50%的,才算是合格的羽绒服。

而一些不法商家会在羽绒服里填充很多“绒丝废料”,并将其计入“含绒量”中。表面看标签里写着“含绒量90%”,价格也被炒得很高,但其实一点都不保暖。

11月26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了羽绒制品消费提示(

>>详情

),提到选购要点:

总的来说,选好羽绒服,这几步标准最为关键:

看羽绒服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新国标GB/T 14272-2021;

看“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

看“充绒量”,克数越大越保暖(酌情,克数太大穿起来也会太沉);

如果有,可以看“蓬松度”。蓬松度大于800即为高品质羽绒,目前最高为1000。

此外,羽绒服也要注意保养。保养得好,羽绒服的使用寿命会更长。(

>>羽绒服选购、保养详细攻略

掌握“超强保暖穿衣法”

不会再冻到了!

那么,羽绒服穿多厚才“够用”?专家建议,可以根据使用地的气温和体感决定。一般来说:

南方地区(-5℃~5℃):可选面料较为轻薄,含绒量70%+,重量60克+,蓬松度400+的羽绒服。

南北方过渡地区(-15℃~-5℃):可选防风面料,含绒量80%+,重量150克+,蓬松度500+的羽绒服。

北方地区(-25℃~-15℃):可选防风防水面料,含绒量90%+,重量200克+,蓬松度600+的羽绒服。

极寒地区(-30℃):应选防风防水面料,含绒量90%+,重量250克+,蓬松度800+的羽绒服。

除了衣服要“厚”,有效的穿衣方法也能让保暖度直线上升。

保暖的本质,就是减少人体本身热量向环境的散失。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传导热量速度比较慢的东西。同时,遵循“洋葱穿衣法”:像洋葱一样多穿几层,各层之间更好形成隔绝冷空气的夹层,穿脱时体感温度也可以逐渐变化。

可以采取这个公式:

外层选择羽绒服、棉服、羊绒大衣、环保皮草、冲锋衣等有一定抗风能力的衣服,如果本身可制造较厚空气层更佳。

中层采用柔软、蓬松的摇粒绒、抓绒、薄羊绒、羽绒内胆等再制造空气层。如果外套本身就比较保暖,且比较抗冻,可以直接去掉中层。

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贴身保暖内衣、速干衣、瑜伽衣等,迅速透湿透气,避免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湿气在衣物内积攒,影响外层的蓬松度降低保温性能。

可以参考这样的具体的穿搭:

基础耐冻版(应对-5℃左右的温度)

男士:羊毛大衣+羊绒毛衣+打底衣

女士:长款羊毛大衣+超薄款羽绒服(充绒量30g左右)+长袖春装

超级耐冻版(应对-15℃的暴雪日)

男士:厚款外套(毛外套或羽绒服)+羊毛毛衣+打底衣

女士:长羽绒服+轻薄羽绒内胆+长袖瑜伽服/皮草+羊毛针织衫+打底衣

掌握了这些方法

一起过个温暖的冬天吧!

???

(综合科普中国、生命时报、北京日报、中国天气网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