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温情中国】视频|江苏扬州:“微更新”如何“唤醒”千年古城?
2024-11-29 22:02

扬州是一座有着逾2500年建城史,与大运河城河相依、同生共长的城市。自扬州被列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40多年间,扬州致力于为这座古城保存最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开阔疏朗的天际轮廓、细腻通透的街巷肌理。通过持续的更新与保护,扬州正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和文化,注入新的生机。11月28日,“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江苏站走进扬州,一同感受这座城市如何“唤醒”千年魅力。

仁丰里:鱼骨巷里的烟火“焕新”

作为明代扬州旧城内唯一的历史街区,仁丰里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从空中俯瞰,整个街巷体系形状如鱼骨,仁丰里主街就像是鱼脊,从鱼脊向两侧衍生出15条支巷。这样规整、严谨的格局自隋唐开始萌芽,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成形,延续至今,体现了旧城规整、平直的典型空间特征。经过近十年的微更新,仁丰里至今还保留着超1000户原住民,袁荔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

“我从小在这长大,那时候就感觉整个巷子很破,电线杂乱地遍布在巷子的上方。”袁荔18岁离开这里后,原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为了小孩读书,2021年,我回到仁丰里,那个时候这里已经大变样。”

小巷虽窄,走进去才发现可谓五脏俱全。锔瓷工作室,古建筑模型工作室,古籍装帧工作室,杖头木偶工作室,通草花技艺工作室……一间间小铺,个个别具特色。旌忠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雪松向记者介绍:“仁丰里引进了58个文化空间,重点关注了一些扬州非遗特色文化的商铺和空间。在我们这里是‘一店一品’,每家店的内质都不同。”

图片

 

像绣花一样更新城市,要做到尽量“不打扰”。事实上,扬州在2014年起就对仁丰里实施改造和提升。“我们坚持‘微更新’的理念,推动主要道路的修缮、电线下地、消防提升、景观提升等,以改善仁丰里的居住环境。”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工作人员朱涓介绍,在持续数年的微更新下,历史悠久的仁丰里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肌理容貌,还融入有限度的商业开发,老与新的交融让这条小巷重焕活力。

皮市街:文旅融合“示范生”

城市的更新从未止步于政府推动,与仁丰里相距约1公里的皮市街,就是一条由原住民和创业者自发形成的文化街区。这条700米不到的老街,自明清两代开始就是商贾云集的“皮货一条街”,近些年,它又成了扬州的“网红”老街。

图片

王军修复古籍和制作古籍文创作品时,时常会吸引一群年轻人驻足观看。他创立的古籍书店是自皮市街改造拓宽后,最早进入皮市街创业的商户之一。

“原来这里就是普通的老街,很少人会来这。但我们几家商户自发入驻以后,越来越多的文艺范小店加入到皮市街这个大家庭,皮市街也越发热闹起来。”王军告诉记者,单纯的古籍修复很难让店铺生存下去,只有把古籍保护通过实际的产品“活化”起来、传播出去,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因此人气越来越旺的皮市街正是为古籍文化的传承增添了新的可能。

图片

“网红”如何长红?扬州持续对皮市街改造提升。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工作人员李增勤介绍,“针对皮市街,我们逐步开展了线路整治、公厕提升、积水点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工作。”与此同时,“软装”也未落下。增加年轻人喜爱的特色打卡点、欢迎更多年轻人喜爱的业态加入……皮市街,正由民而生,又因民而兴。

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古韵新颜“再青春”

这座千年古城的“唤醒”还在继续。北护城河是扬州明清古城北城墙的城濠,沿岸分布了多个名胜古迹,串联起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烟火。今年4月,扬州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首期适旅化改造项目完成,在北护城河边散步、听曲、吃早茶成了扬州人的新去处。而这里,也将给来扬州的游客们,展现水城共荣的扬州味道。

图片

 

扬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薛峰介绍,之所以要对北护城河沿岸进行更新,一是为了满足周围居民的生活活动需求,二是希望拓宽文旅发展、完善城市形象。“在改造之前,一河两岸的视线、人行动线都不通畅。在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控制力度,尽量保持古城、古运河的古朴风貌。更新之后,有的早茶店客单翻了一倍。”

图片

 

北护城河沿岸分布了天宁寺、御马头、冶春、个园、史公祠等名胜古迹,在串联起沿岸景点的同时,也串联起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烟火。如今的北护城河焕发新生,“游船+酒店+餐饮+景点”等产品不断丰富、叠加、创新,为游客提供旅程中包含酒店住宿、景点游玩、特色餐饮、交通出行等在内的“食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彰显扬州古城风韵与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好地方”扬州宜居宜游的新名片。

广陵路:老街新风貌,古城现代范儿

与此同时,位于扬州古城中心的广陵路,正在孙菲和其他设计师、建造者的努力下实现新生。据了解,广陵路改善更新项目,包括了修缮文物保护单位,修复改造部分历史建筑,提升消防、绿化、道路交通等,既为打造一张扬州新名片,也为改善老居民、老商户的居住环境。

图片

 

传统与现代、保护与更新是古城更新绕不开的话题,扬州一直在寻求其中平衡点。广陵路改善更新项目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融合,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扬州园林文化、盐商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和景观中,使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让人们在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我们希望尽可能保留广陵路的记忆,像街边的老电影院、老银行,当老扬州人来逛广陵路的时候,能够重温他们儿时的记忆。”孙菲认为,一座城市的更新不仅仅是设计师本身,背后还有居民、商户、建设者等许多人在共同努力,相互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座千年古城,在不断更新中有活力、有温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鲁玥

编辑 王育昕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