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地下500米,采煤工作面没见到“矿工”
2025-01-22 13:42

 春节临近,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内,矿工们依然忙个不停。作为江苏境内省属煤矿,这里不仅保障了能源供应,还建成江苏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如今,据说这里已经是“是矿不像矿、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用煤”的新生产场景了!1月21日,记者深入位于沛县张双楼矿区 。

下井前,工作人员给记者拿来压缩氧气自救器、瓦斯便携仪和矿灯。“紧急下行500米,抓住扶手,就像飞机升空一样,耳膜会疼!”工作人员大声提醒着。记者坐上像大号电梯一样的罐笼,不过两三分钟便到达500米井下。一辆矿工们口中的“小火车”已等候在那里,带着记者驶向3.5公里外的采煤工作面。虽然在地下深处,不过通风系统很好,人们完全感觉不到憋闷,全覆盖的5G信号,更让井下的通讯时刻保持顺畅。

图片

正在作业的采煤工作面,其实在地下500米的“高处”,还需要沿着陡坡向上爬大约15层楼的高度。难怪在记者下了“小火车”后,工作人员收回了工作服外配套的棉袄,这里温度24℃,而且爬坡也是个体力活。

图片

“为什么没有听到炮声隆隆,为什么没有见到采煤忙的矿工师傅?”一个大大的问号始终萦绕在记者脑海里,一路的作业现场, 只见到几个巡检工人。“你仔细看,就知道了。”曹海涛卖着关子。

不远处,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地层深处古老的沉寂,15米长的“地下巨龙”——采煤机上,两端都带着刀头的滚筒开始翻滚割煤。185个、1.5米宽的液压支架“守护”在机器两旁,顶出了井下的一片天。滚筒左右旋转,就把煤炭切割下来,整个工序一气呵成,尘封数亿年的“黑金”从运输带、罐笼运送到洗煤车间——这是记者眼前张双楼煤矿12700采煤工作面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场景 。

在地下“电力仓库”——中央泵房变电所,这里同样没有一个工人,近40台高压柜和低压柜一字排开,保证了井下供电。变电所内,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将机柜的实时数据传送到地面。

图片

曹海涛很骄傲,现在采煤再也不用“人海战术”了,采煤工作面没有一个“矿工”,现场工作人员只在外围做好设备维护和检修,既提升了效率,更提高了安全性。其实,在地面上的调度分控中心,只需操作人员手握鼠标、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指挥这条“地下巨龙”。更多懂技术、会操作的年轻人逐渐走上主战场,如今的张双楼,多了新工种:巡检工和集控工。

从500米地下回到地上,记者又见到了张双楼煤矿的两个“全国先进”。一位是全国劳模马奔,一位是全国煤炭工业劳模吴建群。春节临近,他们都在把自己的一身“武艺”传授给徒弟们。

“我以前是遥控采煤机的司机,就在采煤现场,就拿着遥控器操控采煤设备,到今天都不需要了,在地上就能操控!”说起生产的改变,马奔感慨万千。马奔近些年从生产一线走向管理岗,“年前的安全生产更不能放松,我最近带着徒弟们主要就是做好设备的维护,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图片

在张双楼干了38年的吴建群,同样见证了矿上的发展变迁。“1987年我来时,个别点甚至还需要爆破采煤。”吴建群说,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智慧化,张双楼已经成为行业典范。“最近几天,针对掘进工区机电维护员,我们这几天正在进行技能培训,围绕技术革新再做一些培训,以新的面貌迎接新春。”

图片

正是张双楼人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革新、靠着这股钻研劲头和拼劲,张双楼煤矿在智慧矿山领域不断突破。智能选矸、变电所巡检、皮带巡检等3处系统入选国家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2024年,第一批47家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名单,张双楼煤矿名列其中。

只是在井下工作面走上一圈,记者就用了两个小时,身上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浑身上下都已湿乎乎,脸上也是黑乎乎!大家打趣说,“这是穿着棉袄洗桑拿啊。”难怪下井的入口处就是浴室、理发室、图书室、洗衣室、心理科解压室和蛋糕房。忙了八九个小时的检测工人们可以洗上一把热澡、吃上一口蛋糕。“虽然已经智能化,但在500米地下工作的工人们仍然非常辛苦,依然需要更好的关怀!”张双楼煤矿党委书记孙庚笑着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成岗 王岩/文

张俊哲 视频/图

部分图片由徐矿集团提供

视频地址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