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视评】“非遗版”春节“年味”更出彩
2025-01-31 09:54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乙巳蛇年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祥和、喜庆、团圆、温馨、热闹的氛围将弥漫,“春节”的味道历久弥新。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时间的刻度”,更是中国人“精神的坐标”,浓郁的年味里不仅有人间烟火的热闹,也有家国情怀的浓烈、文化传承的意义。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是今年央视春晚的主题,也是中国人最朴素美好的生活愿望。贴对联、年夜饭、逛庙会、猜灯谜……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传承着春节文化,多姿多彩的年俗里蕴含着对阖家团圆、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以及对家国情怀的虔诚坚守,折射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信念和道德坚守。细细品尝“年味”,享受岁月静好、安定繁荣、物阜民丰、家国繁荣,就能串联起中国人的家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诗句,营造了年节的欢乐气氛,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和奋发之情跃然纸上。由于生活方式的种种改变,一些传统民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但文化传承的意义始终如一。一代代中国人将精神信仰与实干精神融入春节的美好寓意中,汲取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性发展、创新性变革,始终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熠熠生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春节”申遗成功,折射出中华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中餐、功夫、汉服、网游等接连在海外“走红”,生动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春节”申遗成功,让中华儿女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的同时,也能够让春节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借助春节这扇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人们在交流互鉴中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也将进一步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牢固根基。

“非遗版”春节,不仅是对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社会实践的一种肯定,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大家过年好,好好过年,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就能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重要作用。

出品:扬子视评工作室

策划:黄凤 时力强

评论员:陈永辉

制作:李舒曼

美编:王晓诗

校对: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