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新年好!辛苦了!”1月31日,大年初三,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的居民们见到陈建华时,纷纷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对他们来说,老陈不仅是社区民警,更是他们的“老熟人”和“贴心人”。
今年是陈建华在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娄葑派出所金益警务室的第二十三个年头。23年来,他每年的大年夜都在派出所或警务室度过。今年也不例外,大年初三一早,陈建华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早上9点30分,他刚刚处理完两件群众的“小事”:一件是居民反映小孩的玩具放在门外丢了,需要查看监控;另一件是一位居民的汽车漆面被擦到,要求调取监控录像。对陈建华来说,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他的“大事”。
陈建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要走访群众,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确保大家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做民警也要学心理学,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上午10点,陈建华带着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一起走访了娄葑街道东振路商业街。他亲切地和一家超市负责人打着招呼,并向他宣传反诈知识。“最近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春节期间,大家更要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况随时联系我们。”陈建华一边发放反诈宣传单,一边耐心地叮嘱道。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陈建华向记者分享了他多年来的工作心得:“做民警不仅要懂法律,还要学心理学。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回忆起曾经处理过的一起纠纷:一位民工在银行存钱时,发现其中一张钞票被识别为假币。经过检测,这张假币是由半张真币和半张假币拼接而成。按照规定,假币需要上缴银行,但民工不愿上交,引发了纠纷。
陈建华没有急于讲道理,而是先递给民工一根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并对民工进行法治教育。他了解到,半张真币可以去银行总行兑换20元,便与银行负责人协商,最终银行同意给民工送了一块价值100多元的毛巾作为补偿。民工对此非常满意,纠纷得以圆满解决。陈建华说:“处理纠纷时,关键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3年如一日,扎根社区服务群众
上午11点,陈建华带记者来到金益新村小区。小区内新开了一家超市,陈建华和超市老板热情地拉着家常,嘱托店主及时购买两个灭火器,并在店内安装监控。“安全无小事,尤其是春节期间,防火防盗都很重要。”陈建华一边检查店内的消防设施,一边耐心地提醒道。
陈建华负责的辖区是娄葑街道的核心区域,人员流动大,治安状况复杂。为了更好服务群众,他不仅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还主动加入社区微信群,实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春节期间,他更是加强了巡逻和走访力度,确保辖区居民能够安心过年。
“群众是基础,只有扎根基层,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陈建华说。23年来,他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居民们打成一片。无论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是治安隐患,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耐心倾听、细致调解。居民们都说:“有老陈在,我们就觉得安心。”
大年初三的苏州,下着小雨,寒风凛冽,但陈建华的脚步依然坚定。他用23年的坚守和奉献,诠释了一名社区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