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话绘 | “形式家访” 退退退!真心沟通冲冲冲
2025-02-13 17:20

“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话题登上热搜,上海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无独有偶,日前浙江有家长在网上发起“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调查,仅三天就有6200多位网友参与,5300多位投给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5%。时间再往前推,寒假开启前,一名深圳家长在网络喊话,强烈建议取消家访。

“家访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即时通讯工具成了家校沟通的主力军,很多日常问题线上就能解决,使得入户家访的必要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家长的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担心家庭隐私被泄露,进而影响孩子的教育公平。更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家访已沦为形式主义。个别老师把家访当作完成KPI的任务,机械地按照既定提纲提问,让家长填表、签字、合影,完全背离了家访增进家校了解、促进学生成长的初衷。

然而,家访真的“过时”了吗?其实不然,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家访在挖掘学生行为深层原因、为特殊家庭学生提供精准帮扶、增进师生情感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抵制或拒绝家访的家长,也并非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而是反对“一刀切”,希望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家访亟待“更新升级”。首先在形式上不要拘于传统单一的入户方式,除线上家访外,还可以组织家长到学校开展小型座谈会,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其次,要充分尊重家长意愿,守住边界感,防止家访被异化为“打卡留念”。再者,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分享科学育儿经验,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家访是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摒弃形式主义,注重真心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才能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漫画 张叶 评论 景洁 王亚楠 策划 殷小平)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