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介绍了江苏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情况、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构想。
据悉,江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化政策支持。江苏省教育厅深化与其他部门联动,合力打造“大思政课”建设共同体。如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建设,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共同培育一批覆盖大中小学的博物馆“大思政课”精品课程。
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邹燕介绍,江苏将推出一批“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堂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开发一批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优秀研学线路,推出一批代表性课件讲义、小视频、微电影等,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云展览、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
记者了解到,江苏还深耕思政“小课堂”,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并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重构授课模式。如南京大学等高校聚焦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重大主题,开展“翻转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既讲原理,更讲道理,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同时,江苏还善用社会“大课堂”,深入挖掘用好江苏红色资源,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动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各校积极探索,挖潜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课程思政矩阵。比如,河海大学在教学中设置“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河海人”等研讨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
截至2024年,江苏省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师生比已达1:350的国家规定要求,并涌现出徐川、何畏、唐忠宝等一批受学生喜爱,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为全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潘漫表示,下一阶段,省教育厅将全面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着力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实践育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加快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