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同心共富”赋能,村民搭上“幸福专列”
来源:泰州新闻网
2025-03-31 20:43

       3月30日,记者在革命老区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采访时看到,一场以“同心共富”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全新活力,让老区百姓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发展甜头。

图片

      “去年,全镇 17 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 1591.34 万元,同比增长 22.4%,8 个村超百万,60 万元以下村‘清零’。” 镇长刘海涛给出的这份答卷令人振奋。作为苏中第一个苏维埃党支部诞生地,蒋垛镇立足本土优势,精心打造田头“同心共富”工程,开启一扇扇乡村振兴机遇之门。

图片

      许庄村1600亩草莓种植基地堪称典范。这里集草莓全链条生态种植、深度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是“同心共富”引领带动的核心阵地。过去一年,草莓销售产值突破1.5 亿元,增幅达30%,线上销售500万元,带动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迈过百万大关。基地创办人王剑锋介绍:“借助与鑫荣懋果业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我们让老区草莓走进大型商超,拓宽了市场半径。” 不仅如此,基地还与省农科院“联姻”,设立“亚夫工作站”,推广高垄种植等新技术。智慧化大棚里,红颜、宁玉等新品种草莓在春节期间抢“鲜”上市,赢得市场青睐。种植户许彬满脸幸福:“智能大棚让亩产量从2500斤跃升至3500斤,亩销售额达6万元,是普通大棚两倍。” 如今,蒋垛镇已创建10多家田头“同心共富”梦工厂,吸纳就业近600人,人均年增收超3.5万元。

图片

      同样在红色老区顾高镇,“同心共富”工程激活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特色共富路。这里是烈士徐克强的牺牲地,红色基因传承至今,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发向前。前些年,该镇张庄村深陷发展困境,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低位徘徊,还被列为“软弱涣散村”。转机出现在去年,村里盘活闲置厂房,引来外地能人创办羊肚菌“同心共富”梦工厂,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企业与村集体携手,一方出资金、技术、管理,一方供土地、劳动力。当年,30 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全村 470 户农户户均增收 7000 元以上,一组村民宋祯龙感慨:“年纪大了外出难,在家门口打零工还能照顾家,收入两万很知足。” 这一年,张庄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成功“摘帽”。放眼顾高镇,10个村个个都有“同心共富”梦工厂,蝴蝶兰、物业、大棚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和1336万元,较上年增长 54.66%,“三年增三倍”的佳绩让老区焕新颜。

图片

      大伦镇则牵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和盛家禽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公司全程护航,提供鸡苗、技术,包回收成鸡,一举解决农户养殖、销售两大难题,周边养殖户收入激增 35%。和盛食品集团旗下12家子公司跨多省份布局,带动6735户农户增收超1.66亿元,以产业为纽带,串起饲料加工、禽肉销售、物流运输等链条,构建起完备的畜禽产业生态,为乡村发展注入动力。

图片

      以“同心共富”为笔,绘就老区发展新画卷。姜堰区81个区级单位挂联91个村(社区),落地实事项目76 个,将资源、技术、人才精准输送到基层一线。2024 年,老区人均收入超 35000 元,增速高于全省 0.4 个百分点,数万百姓搭上“幸福专列”。

 

编辑:姜景旸  王晶

(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