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丨杨丹:一师赠与我的
来源:星辰在线
2025-04-06 11:56

    4月2日,“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作为中央网信办2025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开辟了多维路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图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伟人母校、红色摇篮”——第一师范!

  去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他说: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我有幸现场聆听总书记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那些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记得总书记走进大厅时,在毛主席题写的“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一校训前驻足凝视,这十四个鎏金大字,辉映着延安时期毛主席“先做群众学生”的思想之光,更与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一脉相通。所以,一师赠与我什么,赠与我们什么,是“人民至上”的精神传承,是“小我”融入“大我”的信仰明灯。

  第一师范赠予我谦虚勤勉的求学之道。校训中的“先做人民的学生”告诫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斋,而在人民群众的智慧里,在火热的实践中,在泥土的芬芳里。一百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在此不仅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之书:游学多县考察乡村民情,主办工人夜学唤醒阶级觉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一样,今天的我们,要以“小学生”姿态走进村寨车间,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阡陌间,写在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

  第一师范赠予我挺膺担当的凌云之志。百年前,一师学子身无半文,却心忧天下,衣衫褴褛,却发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呐喊,奏出“到中流击水”的壮歌,这些都是在诠释校训中那句,做好“人民的先生”。一师先辈们的挺膺担当,与总书记“立报国强国大志向”的深情寄语一脉相承,同频共振。今天,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头,我们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强国必定有我”的锐气,在科技创新赛道领跑,在强国建设前沿弄潮。

  第一师范赠予我矢志为民的信仰之光。校训中的“人民”二字,是初心,更是使命!从新民学会“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誓言,到新时代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一师人“谁主沉浮”的苍茫叩问,到十八洞村“首倡之地”的振兴密码,共产党人用滚烫热血浇筑的为民丰碑,在时代答卷上熠熠生辉。风雨如晦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熊熊烈火,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我们,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旗帜,沐光而行。

  青年朋友们!当总书记凝视校训的目光与伟人的初心在此交汇,当“强国有我”的誓言与“浪遏飞舟”的豪情在此碰撞,第一师范这座青砖黛瓦的校园便成了连接百年的精神坐标:这里不仅孕育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源泉,更奔涌着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实践力量。让我们以“先做学生”的谦卑叩问大地,以“敢为先生”的担当对话苍穹,在文脉沃土深耕自信,在科技蓝海破浪前行,让青春在人民至上的实践中,在报国强国的征程中做出响亮的回答!

【来源:星辰在线】

点击视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