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年了。
2015年4月23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琴片区正式挂牌。经过十年探索,横琴在高水平、高能级的开放中,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就在不久前,商务部召开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回顾了各自贸试验区的非凡征程。十年来,横琴片区通过开展差异化探索,以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4月至2025年3月,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达3006.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进出口值为215亿元。今年以来免保税进出口值突破1.23亿元,增长10.6倍。
作为开放创新的“试验田”,这里不仅构建起“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生态,更通过制度型开放探索出琴澳融合发展新路径。
横琴口岸。
10年,打造一张特色名片
十年来,横琴片区坚守初心,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加快推动“四新”特色产业。
从一系列发展成果中,我们得以一窥横琴片区的发展秘籍:
在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领域,横琴片区制定实施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建设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形成涵盖知识产权、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态。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也在横琴得到了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横琴片区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实施“澳门监制+横琴生产”。
横琴的文旅会展商贸产业同样亮点纷呈。近年来,横琴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入抖音、小红书等企业,助力中国好货“卖全球”。
现代金融业在横琴也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落地对澳门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如今,随着横琴“分线管理”全面落地,105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日均达6.27万人次,“二线”出区车辆日均5.3万辆次,横琴“澳门新街坊”入住超2500人。
“澳门+横琴”,正成为一张被越来越多人看到的名片。
10年,做优一个营商环境
横琴片区十年间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有力支撑。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的显著优化,是横琴营商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横琴实现了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投资者足不出境可完成跨境商事登记,最快3小时领取营业执照。同时,合作区还允许个人经营者无需办理商事登记,只需经营备案即可在合作区从事个人经营活动。
金融开放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横琴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横琴多功能自由账户(EF账户)累计办理资金汇划超1100亿元。按照规划,琴澳将携手优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合作区具资质的澳资银行参与试点,促进澳琴两地资金跨境便利流动。
横琴。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加速与国际接轨,让横琴成为了企业安心发展的港湾。横琴已经落实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及澳人澳税政策,出台支持澳资企业发展、支持人才发展、支持“四新”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生态等50余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20条降成本、优服务等促进企业运营的具体举措,加快建设澳琴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全面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率先突破,让横琴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合作区专门成立跨部门的政策研究和规则衔接专责小组,制定合作区规则衔接工作指引,提出12类规则衔接路径,每年安排50项以上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三年来累计推出衔接事项260余项。
十年破茧,横琴以制度创新之“笔”书写改革开放新篇。
有学者称,横琴自贸试验片区的独特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立了更加灵活和更具市场化的跨境合作机制,为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制度性空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的重大突破。
这个昔日蕉林绿野的海岛,正蝶变为衔接澳门、联通世界的战略支点,在“一国两制”实践中探索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统筹: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