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⑥︱共享江南水乡美景,长三角腹心地带全域旅游正当红
来源:议事苑
2021-06-09 18:59:02

位于长三角腹心地带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让久居都市的人心驰神往。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文旅领域尤为明显。

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古镇,柔美的吴侬软语,还是相近的饮食文化,都令“青吴嘉”在文旅领域成为了一个客源互通的市场,也具备了联合开展全域旅游主题推广的先天优势。

广阔的市场容量与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长三角腹心地带文旅产业成为区域融合率先起步、加速奔跑的“先行者”。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更好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成为“青吴嘉”三地文旅产业面临的重大任务。

“青吴嘉”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位于长三角腹心地带,“网红”村、“网红”景点越来越多,吸引着平日生活在城市的人纷纷前来参观体验。

走在浙江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的乡间小路上,各种风格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玫瑰庄园民宿负责人严恩权介绍,民宿自开办后,在网上受到关注,陆续有客人慕名而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来自吴江、青浦的客人越来越多,相信未来民宿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严恩权满怀期待。

在苏州吴江区同里古镇东北部,隐藏着一座“氧气公园”——同里湿地公园。公园内湖泊、河流广布,层林叠翠,竹林掩映,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淳朴的乡野风情。呼吸新鲜空气,体会休闲的慢生活。趁着天气晴好,踏上软软的土地,去呼吸纯净的自然空气吧。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嫩嫩的草、绿绿的林……

连接青浦、吴江的元荡慢行桥是一处新晋网红打卡点。微风和煦,天高云淡,沿着步道缓缓前行,一幅水清、岸绿、花艳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青浦一侧步道花团锦簇,马鞭草与其他鲜花植被有机衔接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吴江一侧步道杉树林立,与碧波粼粼的湖水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正在形成既有整体风格又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地共同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平台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苏州吴江加强区域对接,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平台。苏州吴江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吴嘉”三地共同发布了示范区旅游线路地图,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旅游LOGO,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游客展示三地的主要景点和旅游线路。

“示范区旅游线路地图正面有三地的景点推荐和行程安排,反面则是三地特色小吃介绍,通过这么一张图文并茂的地图,可以让游客在三地游玩更加方便省心。”苏州吴江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沈立峰说。

此外,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还共同推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个网站,通过智慧旅游的方式便捷三地游客。苏州吴江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沈立峰介绍,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将三地的重要旅游信息推送到“长三角示范区旅游服务”公众号上,游客们可以通过公众号,提前了解三地的旅游信息。

“考虑到纸质地图很难包含全部内容,因此就想到用一张电子地图来完成。通过‘指游吴江’网页,便可将吃、住、行、游、购、娱全部囊括其中。”沈立峰表示,外出旅游,涉及方方面面,对于游客来说,这恰恰是一件麻烦事。推出“指游吴江”网页优化旅游服务,正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打开“指游吴江”网页,“全域服务”板块是最核心、最具亮点的功能。包括餐饮、住宿、活动、出行、购物子板块,每个板块内又有非常细致的分类,游客需要的、能想到的,几乎都涵盖其中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及旅游公共服务。

发挥全域旅游作用,

寻求更深层次合作成当务之急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区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别齐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具有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先天优势。

东部水乡古镇休闲旅游、西部东太湖生态旅游、南部丝绸商贸旅游……丝绸文化、园林文化、水乡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为苏州吴江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如今,苏州吴江区正在以全域思维激活文旅融合一盘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人文休闲发展的新地标。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指引下,苏州吴江不断丰富“旅游+”的内容和方式,实现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旅游+丝绸、旅游+研学、旅游+赛事、旅游+美食……细分市场,精准策划,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与此同时,苏州吴江加快对接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成立“青吴嘉”三地文旅部门联合工作组,建立区域旅游服务联盟,共同研究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合作事项,共同商定各项工作协同推进表。

由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长期停留在产品、市场合作层面,发挥全域旅游的功能和作用,寻求更深层次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苏州吴江区将进一步加强深度对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力“青吴嘉”旅游联席会议平台,扮好吴江旅游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C位角色”,将吴江进一步打造成长三角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东部沿海营商环境的首选新高地、文化旅游与现代产业完美融合的最佳示范地。

作者:张毕荣 梅方滢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