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夺嫡”一直是通俗小说和影视剧的热门题材。清代中前期的这段历史的确波谲云诡,对它的历史研究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这些研究多是从汉文材料着手,而这段历史,宫廷档案很多只有满文本。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郑小悠,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作家橘玄雅、历史文化爱好者夏天,她们利用满汉文档案,重新解读了这段历史,写成了《九王夺嫡》一书。
本期“史说”便邀请到郑小悠,来详解档案里的“九王夺嫡”的故事。
在“立嫡长”和推举制之间摇摆
记者:最近几年,因为影视剧《宫》、《步步惊心》等的热播,“九王夺嫡”的话题热闹了起来。康熙驾崩后为何出现“兄弟阋于墙”的局面,在《九王夺嫡》这本书中,您从制度层面做了深度分析。
郑小悠:大清在入关前,在皇位继承上有他独特的制度。他们一般采用汗(帝)位推举制,即最高统治者不立储君,而是在其死后,由诸贝勒从其兄弟子侄中择优推举新汗(帝)。
清朝的这种制度由努尔哈赤初创。努尔哈赤本想亲自指定继承人,为此甚至不惜将有希望问鼎的弟弟舒尔哈齐囚禁至死,他的两个儿子褚英、代善也在政治争斗中先后失势,丧失了继承资格。鉴于此,努尔哈赤才明确表示,在其死后,由八旗的和硕贝勒(均为其子、侄、孙辈)集体选出新汗。
但这种制度也有坏处,利益各方在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处置不好,很容易会导致内乱的发生。比如皇太极死后,出现短暂权力真空。这时,他的嫡长子豪格、他的皇弟多尔衮叔侄俩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最终在孝庄文皇后、索尼、鳌拜等人的协调下,双方各让一步,谁都不当这个新君,改由6岁的福临即位。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可能导致分裂的局面,康熙帝吸取了教训,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入主汉地、遵从儒家秩序,在生前便启用汉人政权常用的“嫡长子继承制”,立年幼的嫡子即二皇子允礽(réng)为太子。
但嫡长子继承制并没有得到众皇子与重臣发自内心的认可。一是允礽虽然资质不坏,但也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皇子;同时,才入关不久,八旗众臣、外戚勋贵对新汗的集体选举制也并不陌生。于是,在太子允礽与父亲康熙帝之间出现隔阂之后,皇子们与八旗众臣各拉一派,摩拳擦掌,挑战太子地位。康熙四十七年后,太子允礽两度被废,皇位继承又重回入关前的混乱局面。
皇八子允禩
皇子乱斗,康熙几度崩溃
记者:在这本书中,大量引用了满文档案,这些档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新鲜的材料?
郑小悠:这本书里使用的满文档案基本都是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宫中各处档案”,属于满文上谕和满文奏折。这些未经公布的满文第一手档案,对夺嫡之争的始末缘由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新档案的使用,让几位皇子的“人设”都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先从太子允礽被废说起。允礽被废最直接的原因是“帐殿夜警”。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康熙帝带多名皇子出巡塞外。九月初,康熙帝在上谕中怒斥太子,说他“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布城,即黄幔城,由黄布围成。这让康熙帝怀疑太子要弑父篡位。康熙还说“本欲持抢刺伊,终未忍心”。为了找借口尽快回京,将太子废黜,他亲笔写了一封信回宫,要宫内假称太后生病,督请圣驾速归。同时他还发谕旨要在京的皇子们,赶到行宫,“不可耽延片刻”。但第二天,随行的十八阿哥病逝,让康熙彻底崩溃,他命人将太子捉拿跪地,自己痛哭流涕,历数太子罪过,说到痛心处,左右开弓,当众抽自己的嘴巴,又仆倒在地,语不成声。
康熙帝诟骂太子的言辞过于激烈,在收入《实录》时,又有所删减。这些删减的内容在满文文档中得以保留。如康熙说允礽曾殴打亲王、贝勒,“亦曾踢踹四阿哥晕厥落阶”,四阿哥即后来的雍正帝。
太子被废,皇长子允禔(tí)、皇八子允禩的野心先后暴露,王公贵戚纷纷表态站队,险些酿成君臣、父子之间的决裂局面。康熙帝倍感惊疑,决定复立皇长子。但三年后,太子与九门提督托合奇“结党会饮”,被皇八子允禩的人揭露了出来,导致二次被废。
与皇太子允礽交好的是皇三子允祉和十三子允祥。康熙帝对允祉比较信任,并没有因为太子的事过多难为他,其地位反而有所上升,成为康熙末年储位的主要竞争者之一。雍正帝登基以后,对他先包容,后打击,最终,以他在老对头允祥的丧礼上缺少哀悼之情为由,将其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并在那里离世。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学者将皇十三子允祥归入反太子一党,甚至说他是大阿哥允禔的助手。但从满文档案中看,在一废太子时,康熙帝九提出了对太子党核心成员的处理方式,这其中就包括皇十三子允祥,这一信息可以与胤禛即位后提出的“允祥与太子好,被大阿哥陷害”的说法相呼应,确定了允祥青年时代的党派属性——是太子胤礽的重要亲信。
太子被废后,允祥就此沉寂。即便大封诸子,康熙帝也没有赐予允祥一个爵位。但也是在这段时间,四皇子胤禛与允祥之间有了亲密来往,胤禛登基后,允祥得到了重用。
废太子允礽
记者:在满文档案中,太子被废后,其他皇子的竞争情况是怎样的?
郑小悠:太子这个唯一的嫡子被废,最先受益的就是皇长子允禔。但他心浮气躁,康熙对他的心思早有察觉,在诟骂太子时,也不忘说一句“朕实无立(允禔)为皇太子之意”。
之后又查出允禔用巫术镇魇太子,康熙帝下旨将允禔革去王爵,在家拘禁。
在“九王夺嫡”中,还有一人也十分活跃,那就是皇八子允禩。允禩向来沉稳,虽有野心,但一直隐忍。但没想到,皇长子允禔在得知自己储位无望后,直接向康熙帝举荐与他关系较好的皇八子允禩,还说有看相人曾看过,允禩以后必然大贵。这让康熙帝着实恼火。他没想到连以贤德著称的老八也窥伺东宫。气急之下,他下令将允禩锁拿处置。不料九阿哥、十四阿哥公然为其辩护。康熙再度失态,拔剑要杀十四阿哥。而让他更恼火的是,群臣也都心向允禩。一废太子后,康熙帝让群臣举荐太子人选,结果大家举荐的就是皇八子。康熙帝没有认可。第二年他秋后算账,以为这里肯定有人串联作弊。他怀疑是大学士马齐从中捣鬼,屡加逼问,激动之下,康熙帝和马齐两位奔六十岁的君臣,如同小孩打架一般,康熙帝当众“殴曳马齐”,马齐竟“拂袖而去”。
到1714年,父子彻底决裂。这年十一月,康熙帝巡行塞外,走到密云的行宫时,允禩并没有依礼候驾,他还派人送了两只猎鹰给康熙作为礼物,但这两只猎鹰送到御前时,已经奄奄一息。这让康熙十分气愤,写信给在京的诸位皇子大骂允禩:不过是辛者库低贱的女人所生,从小就阴险主意大。还说他的阴险是允礽的百倍。
在皇八子这一派系中,除了皇九子、十子、十四子,其实在早年,皇四子胤禛与其关系也不错。在一份奏折中,雍正帝曾特意将“太后额涅、妃额涅系同日进宫,妃额涅亦朕之额涅矣”这句删掉了。这里说的就是雍正帝的生母德妃和允禩生母良妃,她们“同日进宫”,且有很好的私人感情,雍正帝的这种改动,生动的体现了雍正想要隐藏自己与八阿哥允禩早年具有密切关系的想法。
记者:在皇八子退出竞争后,皇十四子又冒了出来。
郑小悠:皇十四子也是皇八子集团的成员。皇十四子允禵是雍正帝的一母同胞亲弟弟。有学者认为,如果康熙帝死得没有那么早,或许皇十四子真的就能继承皇位。毕竟在康熙帝驾崩时,他圣眷正隆,又立有军功,是一个储位的人选。在胤禛继承大统成为雍正帝时,他的表现也是极度不服气。但很快就被胤禛按下去了,将允禵远派守皇陵幽禁,后又改为圈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有允禩、允禵等案的满汉文档案包,其中有十余件允禵的认罪奏折。在一份奏折中,他十分卑微地写到:
臣离开主子将近三年,即使人养一犬,尚知摇尾矣。臣受主子恩典,即使如何愚蠢,得无似犬一般待主、恋主之情乎。……古人云:“阿玛生身,主子养身,非阿玛不能生身,非主子不能养身。”现臣不得主子怜养,如何生于人世。惟万次叩首请求,主子将臣先前之罪抛却,洞悉(臣)似犬马一般恋主之情,赐臣一条新路……
允禵一向以刚强、直率著称,如今为了请求回京,苦苦哀求如此。
九王夺嫡
郑小悠橘玄雅夏天
2021年4月出版
康熙根本没有留下遗诏
记者:有一种说法一直很流行,就是雍正帝篡改康熙遗诏。
郑小悠:这个说法的确很流行。后来也有人批评说,“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古代的“于”字是繁体字“於”,将“十”字改为“於”字难度有些大。前几年也有媒体报道,在一些档案管里发现了康熙传位雍正的诏书云云,证明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
实际上,那些所谓的诏书,都是雍正帝即位以后,针对康熙去世对外公布的“新闻通稿”,总结康熙帝一生功业,最后提到传位之事。既然是雍正拟写,自然是要写传位于自己了。
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消息主要是在斗争中失败者一方传播出去的,特别是八皇子、九皇子身边的人,被发配到广西蛮荒之地,雍正弑父篡位的消息,便跟着他们的足迹流布全国。对此,雍正帝也一次次地进行辩解。这些辩解后来便成了留存至今的满汉文档案。
让这个问题进入学术界的是清史专家孟森。上世纪30年代,他提出“清初三大疑案”,其中就包括雍正即位。他的研究结论是:雍正帝并非康熙帝所定继承人。
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康熙帝病重前的确没有正式、公开的说法;雍正帝即位后的种种解释,自相矛盾处颇多。一个较系统的说法是,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重时,四皇子胤禛正在天坛祭天,临终前的康熙帝急召诸皇子到寝宫,而胤禛后至,所以宣布胤禛为继承人时,就只有三、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这几位皇子,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场。康熙帝驾崩之后,由隆科多向赶来的胤禛传达由他即位的口谕,建议他“先定大事,方可办理一切丧仪”。胤禛“闻之惊恸,昏仆在地”,很是激动。不过,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在雍正六年曾静案爆发后,当时几位皇子和隆科多大都死的死关的关,失去了话语权,雍正帝所说是否真实可信,也没有人能出面反驳了。
记者:如果当时康熙帝没有留下传位给四皇子的口谕,那么,在他登基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就任由他摆布而不加以阻挠吗?
郑小悠:我们没有更为直接的材料,无法复原康熙帝临终的场景。但可以肯定的是:
胤禛即位并非众望所归。在宫中当值的十七皇子听闻胤禛即位后,震惊之余,几近疯狂,逃回家中;九皇子对胤禛也是傲慢挑衅、箕踞于前,以表达心中不满。
但这股反对的力量很快便被压制了下去。隆科多的其中一个职务是步兵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手握兵权,他是四皇子胤禛的人,在当时当下,有一定的威慑力。另外,鸟尽弓藏之时,雍正帝给他列了四十一条罪名,其中一条是“欺妄罪”,说他谎称在康熙帝临终时,派人保卫胤禛,同时自己还身怀匕首,以防胤禛有何不测。可惜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隆科多回应的档案,不知他的说法。如果说隆科多当时的确那么做了,那只能说明当时情势非常紧张,事态十分紧急。
记者:就目前来说,在清史研究中,对满文史料得运用是否存在不足?
郑小悠:无论是汉文档案还是满文档案,我们现在已经整理、利用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史料记载证有容易证无难,所以很难讲某种文种的档案里一定没有对于某事的记录。另外,有些档案只有满文,也有些档案只有汉文,不是一个“哪种档案一定记载的更好”的问题,不能够偏废。只不过,由于汉文人才多,整理速度快,利用率也就高,研究度较深,而由于满文人才相对较少,整理速度就慢一些,利用和研究也就滞后一点。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清史学界里可以运用满文的学人越来越多。至于九王夺嫡,主要是因为康熙朝距离入关稍近,宫廷档案很多只有满文本,所以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记者:您的《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都是叫好又叫座,出版这本《九王夺嫡》,接下来还有什么写作计划?
郑小悠:最近期的写作计划是完成我博士论文的修改与出版。我博士论文围绕清代刑部开展研究,涉及刑部的制度改革、人事关系以及政务运作等等,毕业后多年未及整理,准备在今明两年将这项工作收尾。另外在博士论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我非常关注晚清刑部一位材质精明而身世浮沉的官员——赵舒翘,一直希望就他的经历写一部人物传记。另外对于康雍乾时期的史事、重臣,我也会继续关注与写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