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王女士是一位丧偶老人,儿子患有认知障碍,一直以来都由王女士照顾。随着年纪增长,王女士精力和体力日渐衰退,她既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又担心儿子后期无人照顾。王女士求助社区居委会,在南京公证处的帮助下,双方办理意定监护协议等公证,妥善解决了王女士养老照顾问题和认知障碍子女的监护问题。
面临养老监护困境,双方顾虑重重
王女士年近70岁了,多年省吃俭用攒下一些积蓄,名下还有一处房产供其和儿子居住。随着年纪的增长、体力和精力的衰退,王女士照顾儿子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她准备找办法为日后养老、照顾儿子之事做打算。她有几点顾虑:首先是自己失能后谁为自己养老?因为儿子患认知障碍,生活无法自理,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状况,亲属对他们母子避之不及,从亲属中挑出合适的人选几乎没有可能。王女士曾考虑过去养老机构,但现有的积蓄不足以长期支撑王女士及儿子在养老机构的开支;如果将房产出售变现,又担心最后无法适应养老机构导致无家可回。其次是自己失能或者去世后谁照顾儿子?儿子因认知障碍,一直由她看护并负担其生活医疗开销。现在王女士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今后自己失能或者去世,儿子的日常起居则成为最棘手的事情。最后是自己去世后财产由谁继承和管理?王女士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想将财产留给儿子,而以儿子的精神状况无法管理和使用财产怎么办?
社区居委会了解王女士家里的困难,也希望尽可能提供帮助,但也有所顾虑。首先是费用问题。居委会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拨付,仅限用于日常办公和维系组织运转。照顾王女士及儿子,所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成本怎么负担?其次是矛盾纠纷问题。王女士的房子和钱肯定要用在他们母子身上,但如何用,怎么用,居委会希望不仅在法律上要站得住脚,而且能有第三方对资金进行监管。如果在王女士失能或去世后,王女士的亲属要来争夺监护权,甚至要求管理财产或质疑居委会的工作,居委会靠什么维护自身权利?
组织沟通释明法律,巧妙设计监护方案
了解到王女士和居委会的担忧和要求后,公证员查阅相关法律规定,走访社区了解情况,并多次组织王女士和居委会进行沟通交流,释明相关法律规定,解除疑惑,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帮助王女士规划了如下养老监护方案:
在王女士丧失行为能力时,由居委会管理和使用王女士的财产,对王女士及其儿子进行监护。在王女士去世后,遗产由儿子继承,居委会作为其儿子的监护人管理和使用相关财产照顾其儿子的医疗及生活;同时,公证处作为第三方对财产的使用进行监管。
办理组合公证,为监护方案保驾护航
为了让上述监护方案得以妥善实施,对双方形成有效约束,南京公证处公证员为王女士和社区居委会量身定制了一套包含意定监护、委托监护、遗嘱、预嘱在内的组合公证。
首先为双方办理意定监护协议和委托监护协议公证,在王女士失能时帮助王女士与居委会建立意定监护、委托监护关系,解决王女士及其儿子的监护人、监护财产管理问题。
然后为王女士办理遗嘱公证,解决王女士去世后将遗产留给儿子并指定其儿子监护人问题。最后还为王女士办理预嘱公证,为王女士在生命垂危时避免过度治疗,也方便居委会在日后处理其医疗救治时有所依据。
此外,通过在相关协议中设置提存条款,在王女士失能或去世后,由公证处代为保管监护财产,监护人履行职责时按需领用,解决钱款使用监督问题。
上述公证方案得到了王女士和居委会的高度认同,不仅解决了王女士养老及监护认知障碍子女的问题,也消除了居委会行使监护权利遭受质疑的顾虑。
公证护航让复杂养老看护难题迎刃而解
随着社会老龄化推进,老年人失能失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一些子女系障碍者的家庭中,传统子女监护父母的家庭模式失灵,使得老年人养老及子女看护问题成为困扰父母的终极难题。
南京公证处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充分运用法律工具拓展新型养老、监护模式,以王女士事例从法律层面解除居委会的后顾之忧,让复杂的养老看护难题得以在基层社区内部迎刃而解,让更多与王女士面临类似困境的家庭迎来转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陈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