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亮相《春天花会开》,张信哲助力唱响多元民歌
2022-06-04 14:58:39

由安德胜工作室打造的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正在热播,花开旅程逐渐接近尾声。第十一期节目周五晚播出,选手自行邀请嘉宾助力突围,展开激烈的席位争夺。

民族民俗艺术是我国特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许多“非遗文化”闪耀登场,在民歌的旋律中更显独特韵味。

一直以民族歌曲见长的“蒙新组合”傲日其愣、小麦此次邀请到了“重磅嘉宾”——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艺术团的助演。艺术团共由七位老艺人和年轻艺人组成,通过感染力十足的演绎以及卡龙琴、热瓦普、刀郎艾捷克等非遗乐器的加持,对经典民歌《新疆好》进行改编,将极具新疆特色的歌、舞、乐等民俗艺术多位一体呈现了出来,铺开了一幅传承千年、韵味十足的民族画卷。

额尔古纳乐队回归草原,伴随着一首带有浓郁草原气息的《阿黑图》,一位位身穿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助演嘉宾缓缓走出,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这些刻满民族文化印记的“蒙古族服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拉丹珠这次也携手家人,用一首《青藏高原》将来自高原的原生态场景搬到舞台上。亲人围聚,牵手唱歌,他们用最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唱腔以及极致的情感张力,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了民歌纯正且悠远的生命力。

戏曲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种类,若将戏曲与民歌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期节目将多方位诠释。“音乐才子”郭曲此次将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邓蒲生请上舞台,创新改编了一首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曲目《放风筝》。老旧的电视、轻哼的歌谣、咿呀的戏腔交织在一起,让听众随着歌声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时光。伯乐雷佳与二十年前的恩师邓蒲生激动相拥,谈到往昔师生时光,不禁感伤落泪。

张群航转换选曲角度,从传统文学作品入手,选择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一起,将民歌与越剧巧妙融合,带来一首《梦回红楼》。两位歌手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越剧的婉转表现了红楼故事中曲折之意,饱含深情的民歌唱腔又道尽了人物间的爱恨情仇,舞台兼具观赏性与音乐性,带来如临梦境般的美妙体验。龚爽则另出奇招,请来了由音乐专业在读生、音乐老师、歌舞剧演员、“民歌天后”、初学民歌的“新苗”等不同年龄段民歌爱好者组成的 “民歌天团”,老中青三代人齐聚舞台共唱《灯火里的中国》,展示出民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民歌代代传承的耀眼灯火。

除此之外,更有“护花使者”张信哲亮相舞台,用温柔声线带来一首台湾民歌《鲁冰花》,拓展了《春天花会开》舞台的民歌版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