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连续8年向黔东南进发,为当地百姓开展支教支医服务
2022-07-29 15:41:10

贵州黔东南、月亮山,这是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来说耳熟能详的两个词。在那里,有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校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陈晓明17年前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有南中医远志服务团8年的接力奔赴,有南中医研究生支教团4年的坚守耕耘。“我们的心里都有一束光,每年夏天向西‘黔’行,这是我们和黔东南、和月亮山的约定!”今年7月,又一批南中医青年们集结起来,连续第八年向黔东南进发,他们来到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面向160余名小学生和当地乡民开展支教支医服务。

顶着40摄氏度高温,他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支教课程

负责面向栽麻镇中心校小学生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出发前就在校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中医药特色制定了自选课程计划。志愿者们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从面试、试讲到集体评讲,围绕夏令营课程进行了数轮打磨。“大家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沿途都还在讨论商议、相互支招,就是因为不想辜负大山里的孩子们。”支教学生负责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叶晗说。

体育课晨练八段锦、英文课巧解五官与“望闻问切”、小小国医课制作中药香囊、应急救护课讲解生活中常用的应急救护知识,生理卫生课科普人体消化系统知识......记者了解到,志愿者们精心策划的96学时课程全方位涵盖德智体美劳元素,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诠释中医药魅力,给孩子们带来七彩假期,帮助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支教之余,为鼓励栽麻、归柳两地学生立志勤学、积极进取,服务团为两所学校上学期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杏仁进步奖学金”31人次,并实地走访慰问了栽麻镇中心校两户成绩优异的建档立卡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介绍学校和各项助学政策并发放慰问金。此外,南京中医药大学还在栽麻镇中心校启动了“共读一本书,携手向未来”活动,组织南中医在校大学生和中心校小学生线上共读,让短期支教在云上延续,传递书香力量,激发读书热情。

山路崎岖,他们为当地百姓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栽麻镇的侗寨鼓楼里,当地老人和孩子们每天像赶集一样来参加服务团的义诊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贯众硕博医疗服务团的4名志愿者在学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张来根老师的带领下,每天在广场上开展量血压、脉诊、针灸推拿、耳穴埋籽、中药茶饮、健康宣教等服务。

“贯众硕博医疗服务团成立以来大多是服务于南京的高校和社区,下基层到大山里为百姓服务还是头一次,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而言十分难得,我们都很珍惜。”服务团成员、第一临床医学院孙鑫告诉记者,将所学所知服务于山区百姓,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他们参与此次活动的初心。“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在接受了针灸推拿服务后,亲手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特别自豪,也更加认识到肩上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服务团成员卢雯湉说。

据了解,此次义诊,服务团共提供健康服务近200人次。由于山区空气湿度较大,村民们又大多从事重体力劳动,颈腰腿痛等劳动损伤性疾病较为常见,针灸推拿因为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深受乡亲们的好评,大家口口相传、踊跃尝试。了解到个别村民因行动不便无法前来,南中医教师张来根主动步行前往患者家中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山路崎岖,伏暑炎炎,但守护村民健康的脚步不停。

8年接力,他们助力70多名学子走出大山

在与栽麻镇政府、卫生院、中心校和归柳小学领导老师们的座谈交流中,服务团进一步加深了对当地乡情民情、教育现状、乡村振兴现状的了解。“这里的教育氛围还不够浓厚,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既不能在生活上陪伴照顾孩子,也无法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孩子,一代接一代外出务工是很多家庭的选择,‘读书无用’仍是亟待改变的观念。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到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样的‘封闭’,她们带来先进的理念,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希望正在发生,非常感谢志愿者们,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栽麻镇中心校校长罗涛的一番话,让服务团师生更加明确了支教这项伟大事业长期持续的意义。

“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实境思政课,让我对张桂梅校长的‘燃灯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能做一点星火,便是我们的贡献,多一些星火,便能燃起希望的原野!”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王纤易说。

“2015年,我随第一届远志服务团初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进村的山路都还没有修好。这次再来,乡村面貌的巨大改变让我们亲眼见证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远志团8年的接力,研支团4届的坚守,为归柳村70多个大学生成功走出大山助力。”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丹青表示,一代代南中医学子见证了这座大山的可喜发展,也显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育人初心,教育观念的转变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绵绵用力必定功不唐捐。

通讯员丁思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兰倩怡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