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作为南通的重要粮食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区走过了富民强村动能日益焕发的金色十年。日前,记者走访南通市通州区,实地了解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记者了解到,通州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振兴步伐,在合作社机械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农民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合作社普及机械化,致富学堂育出技术“新农人”
暑意未消,走进南通市通州区金北村,村居错落有致,稻田拔节抽穗、碧绿怡人,区农作物植保站站长张宏军正给水稻做每日“体检”,他是为数不多经常还要下到田里的人。十年来,金北村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智能化耕种,下到田里的人少了,却诞生了一批懂技术的“新农人”。
十年前,80后村干部、田梦合作社负责人瞿炎决定怀揣返乡创业梦想,扎根到金北村这片土地。刚投身农业产业,他就意识到传统农业种植存在的明显短板,“家庭农场局限于体量小,投入少,农业生产的很多环节是个人和家庭没办法解决的。”瞿炎告诉记者,自己的思路很清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增加农机作业收入。在他牵头下,田梦合作社应运而生,耕种、管收、加工、销售,合作社形成了机械化、智能化的一条龙服务。目前,合作社已托管全村近5000亩土地,幷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智能化农机技术服务更走向了整个南通地区。
瞿炎深知藏粮于农更要藏技于农的道理。近几年,农民们学习新装备、新技术的热情愈发高涨,田梦合作社又打造了致富带富学堂,为农民提供相关书籍、讲师、课程等免费服务,涉及种植技能培训,后期大田管护,育种栽培指导等,如今,已经成通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培训农民超过3000人。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致富带富学堂看着有些冷清,而线上却异常活跃起来。“只要有新想法、新技术、新品种等,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分享到微信群里。”瞿炎说。随着这两年智能化农机装备更新换代,添置的无人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烘干机等农机“重器”越来越多,合作社已培养了一批掌握各类技能的技术“新农人”。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普及为通州粮食生产行稳致远插上“翅膀”。十年间,通州区由于区划调整,耕地面积有所缩减,但粮食单产一直稳定历史高位,保证了粮食基本供出平衡、口粮自给有余。同时,由过去单一的作业服务发展成为提供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装备投入使用数千台套,幷先后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021年,江苏省首个“无人化农场”更落户通州。此外,通州区植物保护站还连续7年获评“全省十佳植保植检站”,为粮食品质穿上“金钟罩”。
去年,金北村成为南通乡村振兴首批培育示范村,如今,瞿炎又打算摸索新的“致富经”。在金北村的大片农田旁,一间名为“盐市公社”的金属建筑格外显眼,瞿炎介绍,这是该村重点打造的农旅融合电商平台,未来将在田间地头,由农民直播带货,把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吸引外地游客体来此验田园生活。
科技赋能沙拉工厂、低温冷库,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闷热的蔬果大棚里,一盆盆青椒冒出翠绿的叶子,在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冬梅已满身是汗,顾不上抹去脸上的汗珠,她向来访者介绍众多品类的蔬果,其中,用于制作沙拉的蔬果产品成为她的重点推介对象。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投入大、见效慢,企业成立之初,由于单纯种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原因,一度发展受限,所以延伸产业链势在必行。”谈论起蔬菜产业链延伸,曹冬梅不由得侃侃而谈,2015年,该公司瞄准沙拉板块,专门建立蔬果沙拉食品加工厂,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生鲜蔬菜等农副产品附加值,幷走上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从一粒种子到餐饮连锁店一盘沙拉,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了从生产粗加工农产品到配送新鲜美味的华丽转身,“景瑞牌”蔬菜已成为通州人引以为豪的中国驰名商标。
如今,无论是沃尔玛、大润发、欧尚等大型超市卖场,还是盒马生鲜、京东等生鲜电商平台,又或是罗森、星巴克、汉堡王等连锁品牌,众多品类的“景瑞牌”随处都可觅得。而曹冬梅更看重的是,多年来,企业建立起的接轨国际的GAP(良好农业规范)和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在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产品的附加值自然越高,这也正是“景瑞牌”赢得国内外市场信赖的“制胜法宝”。
走出40多度的蔬菜大棚,在通州区另一家“速冻果蔬”龙头企业,记者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另一种温度,靠近南通绿萌食品有限公司的低温冷库,打开冷库的那一刻,一阵带着白雾的冷气扑面而来,冷库门上显示着零下19摄氏度,向着冷库内望去,整袋的蚕豆整齐码放,足有十几米高。
“里面足足存了5000吨蔬菜,在零下35摄氏度的速冻工艺进行加工,在零下18摄氏度冷藏库贮存,蔬菜淡季的时候可调剂供应市场进行反季节销售。”南通绿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宏伟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一条超低温自动化流态单冻速冻蔬菜加工流水线,各式蔬菜加工设备齐全,先进自动化制冷工艺年加工各类农副产品近万吨,种植旺季的时候,农民经纪人穿村走巷为企业收购农产品,送到公司加工。
“另外,绿萌公司还与周边的种植户建立起果树产业联盟,蔬菜、瓜果等滞销在田地时,我们帮助农户农产品储存在冷库里,减缓推向市场,进行错峰销售,使得农户免受损失,让农户实现增收。”顾宏伟介绍说。
过去十年,见证了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拔节生长、结出硕果,2011年“通州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江苏省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度领跑者苏中、苏北地区。今年,通州区再次获得肯定,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名单。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妍池介绍说,至2025年,该区将建设成“以优品蔬果为主导产业、农产品物流加工及农业休闲观光为延伸,生产方式高效绿色,经济效益显著,与农民联结紧密,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美丽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富民产业旺起来
一幢幢漂亮的乡村别墅、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绿意盎然的小游园......通州东部的东社镇东平村,是江海平原上一个普通小村,和绝大部分的村庄一样,这里民风淳朴、环境怡人,以传统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不同的是,近几年,这个村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村庄“颜值”靓起来了,名声响了起来,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先后荣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人居环境示范村、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东平村第一书记邓迎春告诉记者,村里花大力气改善环境、翻新民居,自2019年以来,东平村对道路、农桥、水系、绿化、亮化等全面完善,补植绿化135亩,新增路灯188盏,绿化河道6.244公里......还增添了农耕文化馆、国学文化馆、农业科普馆、落舍屋等文化资源,以及多条沿路特色景观带,让这里的“乡村味儿”更浓。
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让东平村拥有了观光休闲农业的新名片,幷着力打造集垂钓休闲、娱乐餐饮、农业观光、果蔬采摘、生态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旅游休闲乡村,实现产业功能向“经济型”与“生态型”双向提升。
村容村貌大变样,东平有了“面子”,也更有“里子”,东平村的富民产业也越来越多。口感脆嫩的芦笋、鲜嫩多汁的葡萄、鲜甜可口的黄桃.......农业特色成块、基地成片、产业成带已成为东平村的新气象。
眼下,当地有名的芦笋正处于“夏眠”,芦笋种植技术的带头人姜朝晖却没有闲着,他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培育芦笋种子实验室,正在杂交培育新的品种。
“以前用的二代种子,产量低、抗病性差,亩产收益低。”15年前,北漂做木工的姜朝晖回到家乡,几经考虑,决定种植芦笋。刚开始,不懂相关技术,没有专业指导,姜朝晖还是吃了亏。芦笋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姜朝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芦笋栽培专著、上网查资料、捕捉芦笋栽培及芦笋育种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不甘心的他寻求北京、浙江的农科专家指点。“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和优质的种子,芦笋长势很好,每亩增收四五千元。”姜朝晖说。
如今,芦笋种植已成为东平村的特色产业。姜朝晖经常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芦笋种植栽培生产技术,热心解答疑难问题。他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技术,提高了芦笋嫩茎产量,加快了早生、高产、优质的芦笋品种的推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朱亚运通讯员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