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历史 | 六朝外交场上的甘蔗
2022-10-31 15:03:09

“中凝甘露浆,外削紫玉屑”,这是宋人的诗。但放到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来读,仍不觉得“隔”。因为它写得正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植物——甘蔗。

图源:视觉中国


每年十月到翌年二三月,水果店门前都竖着一捆捆甘蔗,旁边大多还摆放一台榨汁机。榨汁当然是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吃法。在古代,抱着生啃更为常见。

《世说新语》载: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顾长康就是顾恺之,无锡人,画家,幼年随父居京师建康(今南京),南京城南的瓦官寺维摩诘像壁画便是他20岁左右的作品。

啃甘蔗,一般都会自上而下,取顺节而下之势,顾恺之却反其道而行之。顾恺之有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倒啃甘蔗便被时人认为是“痴绝”一例。

甘蔗,越往上越是汁多味甜,越靠近根部味道越淡。顾恺之先从味道不佳之处吃起,吃到后面便觉“渐入佳境”。

从上向下吃,还是从下向上啃?其实,这道选择题现代人也是常见的,不过是以葡萄做比喻,说一串葡萄,先从最好吃的那颗吃起,还是从最不好吃的那颗吃起呢?无论是吃甘蔗还是吃葡萄,说得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甘蔗是江南特产,北方因气候原因,多不见长。

公元5世纪,拓跋焘率兵南下,想要攻克江南。到徐州时,于戏马台立毡屋,先和徐州守城的主将来了一番外交战。他先是遣人“致意求甘蔗及酒”。潜台词是,我看上了你们南方的特产,想将你们的土地也并吞下来。而徐州主将便“遣送酒二器,甘蔗百挺”,同时也不甘示弱,问他“求骆驼”。意思是,你们北方的特产也不错。

事实上,魏晋时期的交通已经很发达了。在北方是能吃到甘蔗的。

曹丕《典论》记载:他常和部下饮酒,酒酣耳热后,取食干蔗以解渴。同时还以甘蔗为杖,与部下交手,三中邓展的手臂,左右大笑。

但洛阳终究是北方,即便有甘蔗,却也不多的。《齐书》记载一事:

“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在永明十年使魏,魏人李彪接待他,“设甘蔗、黄粽”。范云吃完了立马再添上,“随尽复益”。但李彪也说,范先生还是稍稍省着点吃,这次吃完就没有了。在这样的外交场合,说这样的话,虽说多少有些小家子气,但也是客观事实。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