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怒发冲冠”,岳飞还有一首《满江红》鲜为人知
2023-02-07 17:01:55

春节期间,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无疑是最热门的春节档影片之一。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岳飞遇害之后,但岳武穆忠诚为国、赤胆为民的浩然正气却始终贯穿于整部影片,深深感染着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众所周知,岳飞为收复中原戎马一生,南北征战,在各地留下了足迹,也曾在江阴护土安民,留下了一段故事。

▲《南宋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像,南宋刘松年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建康四年(1130),“搜山检海”追击赵构结束后的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回师北上,此前从镇江退守江阴的韩世忠果断抓住机会,立即率领八千水军、战船百余艘从江阴西门许浦水军寨出发,将疲累的金军围困在黄天荡。

与此同时,驻守宜兴的岳飞与韩世忠配合,率军在常州等地多次痛击金军后趁势收复建康(今南京)。岳飞也因功被封为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此后又率部收复了通、泰二州,并严整军纪,安抚难民,因此深得民心。

当年八月,苏北多个城市沦陷,朝廷诏令岳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岳飞率部从江阴渡江救援泰州,他认为泰州地属平原,无险可守,于南壩桥击败金军后,便令军民渡江退守江阴军的马驮沙,自己则亲率两百精骑殿后。

马驮沙是江阴长江北面的一片江中沙洲,因三国时孙权在此牧马而得名,此后一直由江阴管辖。此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难民便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感念岳飞恩德,专门建生祠以供奉瞻仰。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脍炙人口,慷慨激昂中展现出了无限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

鲜为人知的是,岳飞还有另外一首《满江红》——《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略早于《满江红·怒发冲冠》,并未收入后人搜辑整理的岳飞诗文集,一直以手书墨迹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见过和知道的人不多。

关于这篇作品,唐圭璋先生曾有叙述:

岳武穆旧传《小重山》一首及《满江红》“怒发冲冠”一首。但从无人知武穆尚有《满江红》一首,乃登黄鹤楼有感而作者。词见武穆墨迹云: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墨迹原有二纸,一为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一即此词,这两首作品在《岳鄂王集》和《金陀粹编》诸书俱无之,墨迹有元统甲戌(1334)谢升孙题跋及宋克、文征明诸人题跋,或即宋克所藏者。

江阴人谢鼎镕在靖江曾亲眼看到《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手迹石刻,“字劲词雄”,当即请人拓了两本,一本送给了他的老师张之纯(江阴人),一本送给了丹徒书画篆刻名家叶中冷。这两位学者都认定这是岳飞真迹石刻拓本。谢鼎镕推测:“后人有得其真迹者,为之钩摹勒石,藏之城西武穆祠中”。

1938年春,日军逼近武汉,任职于武汉的邵阳人粟培坤正安排家里人收拾行李准备撤离。他是晚清秀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为同乡蔡锷将军起草了《讨袁檄文》,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他在收拾藏书时在第15期《国粹学报》上看到了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碑帖。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手迹石刻拓本


正因日寇的猖狂侵略而意志消沉的粟培坤如获至宝,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人将碑帖精心翻拍放大,又刻于石碑,立在汉阳门黄鹤楼(实为纪念张之洞的奥略楼,武汉人通称黄鹤楼)前,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

其实不光是岳飞,南宋时韩世忠、辛弃疾、李宝这些名将都曾在江阴驻扎抗金;明朝时江阴人民抗击倭寇近两百年;明末的抗清斗争中江阴义民坚守孤城81天……这些真实发生的历史塑造了“人心齐 民性刚”的江阴城市精神。

据靖江纪事、方志江苏、《词学论丛·读词札记》等综合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