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太年
纪太年教授,1966年生,江苏响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大家丛书》主编,身兼作家、诗人、美术评论家、艺术市场研究专家、艺术推广人、画家等数职。其作品清新、雅致、明丽、有静气、文气,评论家称其为“轻工笔”,受到众多藏家投资者青睐。吴冠中、喻继高、言恭达等大家对其作品屡有褒奖。著有《多少墨香》《哪些字画最赚钱》《借你一双慧眼》《艺术品经纪人》《艺术市场30个为什么》《画事闲侃》《徐培晨传》《何家英传》《喻继高传》《李魁正传》等47部,500万字,主编220部。曾在《美术》《国画家》《艺术市场》《书画世界》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在《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南京日报》等报刊开设艺术评论和艺术市场研究专栏。策划出版过多部有影响的画册。曾为喻继高、吴冠中、陈逸飞等艺术家画集作序。主持过多场艺术品展览,数次应邀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京大学等处举办讲座。在浙江、山东、宁夏、江苏等地举办艺术品投资讲座300余场,担任20余家机构的艺术品投资顾问。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这是《圣经》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一天。对于身处21世纪的我们来说,流水线般的生活似乎早已让我们习惯了划地为牢、习惯了按部就班,以为井水不犯河水的精细分工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圣经·创世纪》却开宗明义地启示我们,其实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融和谐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应该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然而,在经过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刻洗礼后,只不过短短一个多世纪,如今的我们就已经全然忘记了“完整”是什么涵义。且不说文科和理科从中学起就壁垒分明互相歧视,即便是文科内部,即便是同种同源的文史哲三家,也往往是各有游戏各有规则。更极端的是,即便同一领域同一专业,也会因“研究方向”不同而互不擅越雷池。也正是在这一语境这一现实的凸显之下,“纪太年现象”就不能不变得格外具有新闻性。于是乎,2021年3月5日,当《纪太年工笔画展》在金陵美术馆拉开帷幕时,人们热议的话题便不由得再一次回到“跨界”这一原点上了。
纪太年-123cm-245cm-惊起一滩鸥鹭2019年
当天的开幕式由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党委书记尤荣喜先生主持,喻继高、言恭达、杨耀宁、高云、陆越子、周积寅、徐培晨等江苏书画界名流悉数现身,他们均对纪太年的工笔花鸟给予高度评价。尽管圈内人大多对纪太年的博学多才早有耳闻,也深知他这几年一直在潜心工笔画创作,可当人们真正与布满一层楼的画作耳鬓厮磨之后,那种如遭电击的惊艳之感还是让人忍不住地赞叹再三:
“太惊人,太震撼了!”
“这才是真正的不食人间烟火啊!”
“嗯,这是写意之美!意韵之美!”
喻继高先生深知6年前的纪太年还没有画画,此番看完画展,喻先生情不自禁地对身边人道:“纪太年的6年超过很多人的20年甚至一辈子!”
众所周知,纪太年少年得志,曾是位名满天下的中学生作家,风头不亚后来的韩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作家诗人差不多是所有有为青年的共同梦想。纪太年凭借着自己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也如鱼得水地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然后,顺理成章地当了编辑记者,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白雪歌70cm-46cm2023年
也正是靠着自己的一支笔,纪太年在有意无意间敲开了画坛的大门。当他出版了《徐培晨传》《何家英传》《喻继高传》《李魁正传》《冯大中传》等一系列人物传记后,他对当代顶级画家便有了最直观、最深入的认知和把握。这样的感悟恰如《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所记载的那样:“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心相印。明者自明。说的也无非是这样的境界吧?
于是乎,他又顺理成章地成为美术评论家,成为艺术市场研究专家,成为艺术推广人。在接触了200多位画家后,进入不惑之年的纪太年自己拿起画笔,最终又顺理成章地成为工笔画家。赢者通吃,无往而不胜。在别人看来难上加难的一些事,在纪太年这儿全都迎刃而解,他只要轻轻伸出手指推动身边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是了:
在《美术》《国画家》《艺术市场》《书画世界》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在《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南京日报》等报刊开设艺术评论和艺术市场研究专栏;担任高校兼职客座教授,策划出版画册,主持艺术品展览,举办艺术品投资讲座,担任艺术品投资顾问……如果用《圣经》作为参照,我们不难想象也许纪太年也是一位蒙恩受选之人,否则我们如何能解释这发生在身边的奇迹呢?
临江仙46cm-70cm2023年
纪太年自己当然是不承认也不相信有什么奇迹的。他说齐白石57岁学画,陈之佛42岁拿起画笔,金冬心53岁涉猎绘事,三人皆为大家,靠的啥?悟性、综合修养高。他说跨界,加强综合艺术修养,是成为艺术大咖的前提条件。天分和勤奋都很重要,如同艺术家两只手,缺哪只皆不成。他说画家应该是感情丰富多愁善感的人,不动情不动笔。他说生活中发现不了美,眼睛有问题;表达不出来,手有问题;不知如何表现,脑袋有问题。他说眼高方能手高。如何做到眼高?方法有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智慧之士。他说别人学画学技法,我学规律,学格调,我以创作带训练。
刚结识纪太年先生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一方面被他那些为数众多的金色标签闪瞎了双眼,另一方面也只会浅层次地感佩和羡慕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纪太年先生博闻强记口才极佳,听他回忆年轻时拜访沈从文、吴冠中等大师名家的故事,让人不由得有时空穿越的错觉,我竟也如同参与了晤面加入了对话似的。有人说纪太年是互联网时代一位成功的“跨界打劫”和“弯道超车”者,他的成功代表了人类未来职业自由发展的方向。然而,几次深谈尤其是观摩金陵美术馆画展之后,我对纪太年先生的理解却不仅没有指向互联网时代,更没有指向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未来。相反地,我倒是在上溯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源头的过程中,对纪太年先生念兹在兹的人生追求和美学追求,又有了真切的感悟。
水调歌头70cm-46cm2023年
熟悉纪太年先生的朋友都知道,纪太年为人谦和儒雅,有着这个世代已难得一见的君子之风。什么是君子?这个名词似乎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可真正让我们对“君子”进行准确的描述,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不知所云。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以志道、据德、依仁为终极人生价值。在强调道德修养的同时,孔子又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授徒,反复告诫弟子要懂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道理。所以从儒家的角度来说,文学艺术也无非就是君子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帮助君子自我成就自我圆满的一条途径一种方法。对于君子而言,他可以精于艺,但不可以耽于艺。因为任何的“艺”对于君子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哪怕达到了疱丁解牛、油穿钱孔的境界,那也无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这也就难怪纪太年会说:“只有在中国文化的大河里浸泡久了,才能领悟中国艺术的真谛,才能踏上一条光明大道。”他确实是把中国文化“活”出来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或纸面意义上的“学”出来了、“写”出来了、“画”出来了。中国文化重意象不重逻辑,中国文化讲究意在言外,中国文化推崇模糊审美,中国文化追求圆融自足……凡此种种微言大义,不仅在中国的绘画、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成为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的核心精神。
宣和往事70cm-46cm2023年
非常明显的,纪太年先生的画作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夸张一点说,他的画作甚至简直就是唐诗宋词的纸质具象版。他以《如梦令》《浣溪沙》等宋词词牌为题,创作过很多幅美轮美奂的作品。他的花鸟世界如梦如幻宛若仙境,品咂起来的感觉,恰如口含俨茶品咂一曲好令、一阙好词,令人三月不知肉味。到底是纪氏花鸟还原了唐诗宋词的意象,还是唐诗宋词丰富了纪氏花鸟的意境?这确实是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不由人再次联想到迦叶尊者的拈花一笑。我常常会在纪太年先生的花鸟前入定,魂魄在目光与画面碰撞的刹那间便不知所踪,好半天好半天才恍恍惚惚地回过神来。而且说不清为什么,有时候又不敢在大美的画作前驻足多看一眼。因为我知道只要再多看一眼,我的泪就会滚滚而来,正如人到中年后我就不敢轻易重温那已经融入骨髓的唐诗宋词一样……
忽然想起纪太年先生有一副大型作品名叫《惊起一滩鸥鹭》,画的自然是仙鸟翩翩展翅欲飞时的情形。依稀记得他还曾以《惊起一滩鸥鹭》为题,命名了之前的一次画展。非常巧合,我也特别痴迷这首小词。而且行文至此,那美好的字词又在不经意间流淌了出来,与纪太年先生带给我们的惊喜那么地不谋而合: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小小一段词,以前读完也就罢了。现在才猛然觉得,似乎一切都还意犹未尽。
是啊,鸥鹭说飞就飞走了——然后呢?
作者:赵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