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是输送氧气的通道,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一旦气管断了,呼吸困难,后果不堪设想。“谢谢救治我母亲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正是你们的全力以赴,给了她第二次生命!”4月7日上午的电话回访中,宋阿姨家属感激万分。
事情发生在三个月前,宋阿姨在一次出行时,不慎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经详细检查,医生得出诊断:多根肋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胸腰椎骨折、右股骨骨折。在医院保守治疗了5天,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记得那天正好是除夕,我突然感觉吸不上气,全身非常难受。结合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医生紧急开展气管插管,同时还用上了呼吸机。”宋阿姨回忆。
即使医护人员开展了及时的救治,效果依然不佳,宋阿姨随即被转送至常州一院急诊,“患者当时呼吸困难,已经奄奄一息,脉搏达132次/分,纯氧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也仅95%。”接诊的胸外科主治医师杨晨说。考虑病情严重,宋阿姨被收治入胸外科监护室。“行机械通气后,仍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的趋势,需要警惕气管或支气管损伤可能。”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汪潜云立即联系重症医学科刘峰主任医师会诊评估病情。
经专家细致的讨论分析,决定开展床边纤支镜检查,明确气管损伤程度。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峰在检查中发现宋阿姨的气管黏膜充血严重,左主支气管管腔狭窄、近隆突附近有血块,黏膜中断并有疤痕样组织增生。
“患者的左主支气管很可能已经断了。”专家会诊后,决定紧急开展手术挽救生命。要知道,气管断裂就意味着输送氧气的生命通道断了,此类损伤会使呼吸道开放至密闭的胸腔,胸腔内外伤的血液混杂气体进出气道,若不进行及时的手术或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可造成呼吸道窒息,在短时间内容易出现快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快速和家属交流病情后,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团队顾不上春节期间的休息,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各项准备。胸外科汪潜云、俞鹏翼、范啸医生站上手术台,重症医学科刘峰医生实施气管镜操作助力术中定位。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团队顺利完成左主支气管成形术+隆突重建术+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探查发现:左主支气管于隆突处几乎完全断裂,并有疤痕组织增生,造成气管断端错位明显,导致气管管腔狭窄。
“手术的成功开展,麻醉医师的双腔插管、重症医学专家的术中纤支镜精确制导等技术非常重要,能确保患者单肺通气时有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便于医生快速查明病因,精准开展手术。”汪潜云说。
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宋阿姨就绝对“安全”了。由于病情依然十分危重,随时都有恶化可能。接下来,她还需要面对术后的抗感染治疗等难关。宋阿姨被转到重症医学科行进一步治疗。经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她一步步闯过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恢复期、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腰椎稳定及股骨骨折等危险期,3月底顺利出院。
汪潜云介绍,外伤性气管断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病情危重,进展极快,部分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窒息导致死亡。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重建呼吸道非常重要,麻醉和吻合气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这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要求非常高。此次宋阿姨的成功救治,离不开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的精湛医术和密切配合,也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处理重症胸外伤的综合救治能力。
刘华联、李祉萱、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