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将成全球第一?联合国专家:没必要太关心这个
来源:红星新闻
2023-04-20 22:16:56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于4月14日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对此联合国人口事务专员安娜·杰弗里斯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印度缺少精确的人口统计资料,其人口究竟何时成为“全球第一”的具体日期难以确定,只能大致推断会在今年6月前后。

联合国众多专家认为,无论其何时实现,民众都不应太把“人口第一”的座次看得太重要。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专家塔拉·贾拉姆向红星新闻记者强调,不管是人口数快速增长还是缓慢下降的国家,都不应该担心人口“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职业教育、妇幼保健、养老关怀等基本领域,练好自己的“内功”。

印度人口数将成全球第一

多方观点:人口看总量更要看质量

联合国4月19日公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称,预计在今年年中印度人口可以达到14.28亿。

由于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还是在12年前,因此联合国方面也没有精确数字来进行人口对比。但安娜▪杰弗里斯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通过观察推断,印度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应该会是在今年6月份。安娜认为,“没必要太过关心谁是第一名的问题。远远比这更重要、更有趣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怎样在面临的人口条件下挖掘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联合国人口司事务官斯诺表示,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其目前的主体人群进入了黄金生育年龄,导致生育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印度的人口结构并非没有隐忧:公共卫生、医疗健康和就业环境的压力让印度还无法实现和其人口结构匹配的发展速度。印度的公共健康投资占GDP比重不足2%,在全球处于最低的档次,致使五分之一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15-49岁妇女群体中近一半人的血糖水平过低;印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暴增的人口,使得粮食和饮水供给的压力逐渐加大;另外印度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大量年轻人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印度政府来说,年轻人口的大量涌现暂时还没形成对经济的助推力。

据外交部官网报道,4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针对印度人口预计将超过中国的问题做出了回应:“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中国有14亿多人口,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14年。同时,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变化。正如李强总理所指出的,中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联合国专家:

不必背负“人口焦虑”,经济不平等才是最大问题

如今全球人口已突破80亿大关,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法国、日本、匈牙利、印度等8个国家做出的问卷调查,其中6个国家的多数受访者认为全球生育率过高。

对此联合国专家塔拉▪贾拉姆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她希望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工作让人们破除“对生育率的迷思”。她认为,人们常常把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问题归咎于人口数量,从而怪罪人口太多了或是恐惧人口太少了。但联合国《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指出,人口多少本身并不会成为问题,人们无需过度焦虑。

以气候问题为例,这份报告指出,80亿人口的存在并不会必然导致气候变暖,因为其中超过55亿人所挣得的生存资源之少甚至不足以在地球上留下碳排放的足迹。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某个单亲母亲,很可能要肩负着养育7个孩子的重担,每日挣来的口粮只够刚刚果腹。她所在的地区却是遭受气候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地方,需要承受极端的高温天气。与此同时,全球最富的10%人口排放了全球超过一半的温室气体总量,但他们的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多少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不平等才是最大的问题,人口数量在这里成为了某些人口中的“替罪羔羊”。塔拉▪贾拉姆认为,不管一个社会的生育率高还是低,政府都会有对应的解决之道。

在全球总人口创新高的同时,全球总体生育率却在降低,人口格局在各国之间发生了“大分化”现象。一方面,印度、尼日利亚、刚果、菲律宾等8个国家的新增人口数量将占全球一半;另一方面,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低生育意愿国家”,意味着在他们有生之年很可能生活在一个人口不断萎缩的社会。

塔拉·贾拉姆表示,联合国鼓励各国精确地掌握自己国家的人口资料,并且“因地制宜”地寻找合适的发展策略。比如对于一些人口猛增但基础条件较差的国家,如果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上增加投入,等到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能收获果实。另外对于一些人口处于下降趋势、老龄化严重的社会,她认为加强医疗健康投入和引进移民劳动力,都是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举措。

贾拉姆强调,要想真正解锁“人口红利”,各国除了加强投资之外还需要注重照顾好妇女的权益。她认为总体来讲,创造让婚育妇女感到舒心的工作环境、将生育决策的主动权交还给妇女本人,都有利于每个家庭做出合理的生育决策。更何况女性本身就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左右,在一些妇女权益被严重忽视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也会遭到极大的浪费。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郑直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