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会领导及观众合影
9月27日,太仓江南丝竹馆内宾朋满座,笛笙缭绕、曲声悠扬,第四届江浙沪娄东昆曲雅集“良辅曲会”如期举办,本届曲会并冠名“第24届中国苏州虎丘曲会太仓分会场”。曲会由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太仓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太仓市文化馆、太仓市戏剧家协会承办,太仓市江南丝竹馆、太仓市科教新城良辅社区协办,并得到了苏州市戏剧家协会的支持,太仓市娄东昆曲堂名社以东道曲社的身份全程参与曲会工作。百余名各地曲友参与雅集,各级各部门领导也莅临现场祝贺并观看了曲会。曲会开始前,副主席张昇代表苏州市戏剧家协会、副局长张海华代表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分别致辞。
苏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张昇
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海华
曲友们轮番登场,各显声技
抬头正见云清风淡初秋景,全体与会曲友非常应景地合唱【粉蝶儿】“天淡云闲”奏响雅集首曲;中式院内恰又是翠树映红轩、桂香飘洒,果真是“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丝竹馆内的古戏台,雕梁飞檐、氍毹轻柔,曲友们轮番登场,各显声技。有资深曲家的典范式唱曲,如管怀民所唱【朝元歌】“长清短清”一曲,轻重有度、疾徐有纲,曲字清晰、行腔有矩、曲情婉转;顾秋华女士一支《牡丹亭·离魂》【集贤宾】,唱得如泣如诉,听者幽咽伤怀。也有刚学昆曲不久的曲友萌新,充满自信,演绎经典名曲从容不迫、台风斐然。尤其可喜的是太仓本地中小学生来参与曲会,科技新城南郊小学的孙佳凝、王佳露清扮表演唱《牡丹亭·寻梦》【懒画眉】;太仓市戏剧曲艺家协会的沈芷旖则是化妆彩唱了《琴挑》和《寻梦》的片段,扮相漂亮、唱腔流丽、表演典雅,可见学习昆曲非常下功夫;太仓良辅中学的唐晓雯老师则带着四位学生合唱了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散曲本是歌唱的音乐,虽然是每个学生的必修作品但却都是朗读,用昆腔歌唱起来则更显古风。孩子们的演唱让现场年长的曲友们倍感振奋,感叹后继有人。
小学生唱昆曲
中学生唱昆曲
中学生唱昆曲
大学生唱昆曲
近三十家昆曲社团相聚一堂
曲社历来是昆曲传播与传承的重要民间组织,近些年各地组社唱曲之雅事勃然兴起,遍布各地。参加本次“良辅曲会”的近三十家昆曲社团,其中有来自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曲友,有上海的松江曲社、长风曲社、梅兰曲社、淮海曲社、北站余音曲社、湖南街道曲社等沪上曲社,有苏州的欣和曲社、幔亭曲社、吴江清音曲社,有昆山的昆玉堂、缘圆、国韵、昆曲学社等曲社,有太仓的娄东昆曲堂名社、金秋艺术团昆曲社等。
曲友演唱昆曲
太仓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演唱昆曲
昆曲之美在于剧目经典、曲词典雅,曲友们演唱了《牡丹亭》《玉簪记》《长生殿》《紫钗记》《邯郸记》《西厢记》《金雀记》等著名古典剧目的经典曲牌,幔亭曲社的戴爱华演唱了比较冷门的《艳云亭·痴诉》【斗鹌鹑】一曲,功力深厚,令人耳目一新。昆曲之美又在于曲牌音乐的多彩纷呈、情态各异,又素以南、北曲之别、之融合而称道于世,本次曲会演唱的曲目里既有【滚绣球】【石榴花】【红绣鞋】【新水令】【油葫芦】等著名北曲,也有【朝元歌】【皂罗袍】【步步娇】【解三酲】【泣颜回】【忒忒令】等经典南曲,可谓南、北曲风争奇斗艳;也有考验唱功的一转三叹之慢曲子【楚江罗带】,缓中见情如抽丝剥茧、愁肠百转。曲情各异、曲式多样使得昆曲音乐内涵丰富、各显其美,也正是昆曲迷人之处。曲友们的用心、用情演唱,赋予了这些古典名曲鲜活的生命力。曲会由著名昆曲演奏家顾再欣司鼓、薛峰司笙,曲笛才俊王骏、俞妙兰擫笛,来自苏州幽兰曲社的青年笙友李洁参与伴奏。
五位昆曲嘉宾助阵献唱
本次曲会邀请了五位昆曲嘉宾助阵献唱。江苏省京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京昆名家彭林刚,演唱了《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颇得乃师张继青先生之风味,其别致的乾旦唱口,令现场听众惊叹不已。资深昆曲家、昆曲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曲律教师俞妙兰,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牧羊记·望乡》两支【园林好】,其转喉押调、龙虎凤嗓音兼备的技法运用,彰显昆曲小官生唱法之精妙。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人才、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副理事长张争耀,是一位著名的青年昆曲小生,他为大家演唱了经典名曲《牡丹亭·拾画》【颜子乐】,浓厚的书卷气、清新的天籁之音,温火适度、曲中含情,仿佛剧中那位大病初愈、游览花园的柳梦梅来到了现场。国家二级演员、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扬”字辈演员严亚芬,演唱了《西游记·认子》【梧叶儿】【醋葫芦】两曲,甚是鲜听,其字声运腔若春蚕吐丝之柔韧,又蕴藏夏蝉鸣远之嘹刚,口法严谨,北曲之珠玑铿然尔。国家二级演员、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振”字辈演员刘煜,是太仓籍著名的青年昆曲艺术家,回到家乡的戏台上唱曲更是情绪饱满,她演唱了脍炙人口的《牡丹亭·惊梦》【山坡羊】,演绎杜丽娘春情闷、怀幽怨之态惟妙惟肖,尤其是该曲特有的超长腔格,唱来动听入耳,眼中传情,感染力十足。
昆曲讲座
参会领导颁聘文化顾问
太仓感念昆曲鼻祖魏良辅
本次曲会主题命名为“良辅曲会”,旨在纪念昆曲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魏良辅,他被誉为昆曲鼻祖,在他的主导下,以其为核心的太仓及周边一批音乐家,于明代嘉靖年间在海盐腔等曾经盛行唱法的基础上一起改良昆山腔为昆曲,时称水磨调,将元、明以来流行的南曲唱法进行了质的提升,并将南、北曲相融合,构建了昆曲音乐的完善体系,至今传唱四百五十余年。据历史记载,魏良辅在太仓南码头潜心钻研昆曲,他虽是流寓太仓却干了一件中国古代音乐史、戏曲史上伟大的事情,是故昆曲在当地又被称为“南码头曲”,为太仓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本届曲会也得到了南码头所在的太仓科教新城良辅社区的大力支持。江南丝竹馆曲唱结束后,与会者们转道良辅社区,一路行来看到了“良辅路”“良辅公园”“良辅中学”等名字,颇感太仓对魏良辅的感念之心。在良辅社区,大家参观了焕然一新的昆曲展厅,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以魏良辅为主题的昆曲展厅,既有传统的图文展示,也有昆曲乐队的实物展览,更有高科技的电子立体展示。参观结束后,曲会主办方和良辅社区特别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昆曲学者俞妙兰为大家做了题为《魏良辅的曲律学》的专题讲座。俞老师从现今所知魏良辅的简单生平说起,介绍了魏氏研制昆曲的历程,着重讲解了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他把魏氏曲律分门别类总结为“声律”“腔律”“板律”等版块,详细解读并示范了魏良辅对于昆曲格律、唱法的种种精辟理论总结。曲友们现场听讲后更觉昆曲格律与唱法之深邃精致,了解了昆曲文乐相生的道理和昆曲曲律系统的组成,讲座结束后还纷纷提问,意犹未尽。
太仓是道地的昆曲诞生地,几百年来昆曲艺术绵延不绝,有明清时代的昆曲家班,有立著《曲藻》和创作《鸣凤记》的昆曲家王世贞,有遍布民间的昆曲堂名班,有娄东俞二娘痴读批注《牡丹亭》倍感伤怀而亡的故事,有朱传茗、陈祖赓、汪世瑜等当代著名昆曲艺术家、音乐家等等。太仓“良辅曲会”一仍昆曲故里之优雅传统,以曲会友、以曲传道,成为当代太仓的昆曲盛事。通讯员 南芳月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