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陵好课堂”,南京教师在行动!全市校本经验展示活动在中华附小举行
2024-03-22 14:20:20

3月21日,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南京市“金陵好课堂”校本经验展示在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全市各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到场参与研讨,中华附小报告厅座无虚席。


活动主要分为课堂观摩、专题研讨与讲座、沙龙分享三部分。活动伊始,中华附小副校长赵爱珍做《儿童问学课堂“问-学-教-评”一体化实施的策略与路径——“金陵好课堂”建设的校本化表达》讲座,讲座围绕“行”与“动”两个字展开,分享了中华附小儿童问学课堂的行思之路和深化之策。她用清晰明了的导图式汇报向老师阐释了学期纲要的制定要点及策略,介绍了学期纲要的架构及内涵,深入浅出地破解了老师们心中的难题。


赵校长介绍,“问-学-教-评”一体化是儿童问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引领下一种评价方法。它通过对学生之问的梳理和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对教的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来客观呈现学生在知识体系建构和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水平,体现出学科育人的导向。



在第一节观摩课上,中华附小戴琰老师给每位同学分发了“儿童问学课堂”的重要媒介——问学任务单。任务单贯穿课堂的始终,课前问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课中问,以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为目标;课后问,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为方向。


戴老师的课堂由浅入深、步步紧扣,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她围绕任务一“赏变化景物”,引导学生跟着作家去旅行,学习巴金《海上日出》的写景奥秘,聚焦第三自然段并思考“巴金是如何把晴天时海上日出的变化写出来的”,学习后学生可按景物的变化顺序描写景点中某个动态的景物。在戴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展现了新课标之下课堂的新样态。


第二节观摩课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裘瑞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下册习作练习课《形形色色的人》。裘老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不同人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学生思考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体的反思与发展。


随后,游小吴霄老师做《以“同学课堂”研究引领“金陵好课堂”建设的落地与转化》的讲座。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游府西街小学教师查静,带领游小语文教师进行《小语习作“同学课堂”关键问题研讨》沙龙分享。




持续的“同”推动“学”,真实的“同”活化“学”,和谐的“同”成就“学”。沙龙分享过程中,几位老师金句不断。查静老师指出,小组合作的发起者通常为教师,而“同学”课堂基于学生自我成长的真实需求,主体为学生,他们在群体学习中得到来自伙伴、师长的切实协作,展开自我反思,那么学习也就真正发生了。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总结并点评了本次活动。倪特指出,本次活动展示的是学校层面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和研究样态,她肯定了中华附小和游府西街小学在推进“金陵好课堂“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和成果,并提醒参与研讨的骨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不等于教好了这一门课,“教好一门课,就如同跑一场马拉松。老师作为一名马拉松的选手,在出发前如果只有对跑步动作的研究,而没有对赛道全貌了解的话,我们如何确定我们跑出的每一步就是行进在正确的跑道上,而不是在走弯路或者是南辕北辙呢?由此可见,学习纲要的研制就是保证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让我们到达我们想要去的终点,也就是完成我们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倪特说,希望“金陵好课堂”的建设能够在各区各校确立了教学主张后,从学科本质、学校现状等因素去综合考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寻求突破,助推这项工作进一步落实。
通讯员 许红
摄影 罗皞
文字/编辑 周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