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话绘 | 人脸面具不是玩具,谨防“画皮”真“闹鬼”
2024-07-04 16:11:38

近日,江苏徐州、上海等地警方陆续公布“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的案例,引发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将人脸面具变成其掩盖真容实施犯罪、逃避追捕的工具。这种新型“易容术”令人细思极恐,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人脸面具背后的销售乱象。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硅胶面具”,从明星面容到私人定制,种类繁多、设计各异。这些超逼真的“人脸”价值几千元至上万元,以玩具的名义在网上随意售卖。部分网店只需要订制者提供一张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就能制作出一张形态逼真、还原度极高的人脸面具。购买者甚至无须提供个人信息、说明购买目的和用途。

有网友辛辣评论:“比假脸罪犯更让你害怕的,是那张假脸可能用了你的脸。”如果硅胶面具不加制约地滥用,影响的将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信任,市民失去了安全感:送外卖的是谁,监控拍下的脸就是小偷吗,包括自己脸在内的生物信息会被盗用吗……

整顿硅胶人脸面具制售乱象,必须监管前置。人脸面具不是玩具,必须明确界定其合法与非法用途,建立全程追溯的生产和销售机制。在定制人脸面具时,应当要求业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用途审查。对于高度逼真的人脸面具,每一个都可编上序号,在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实现去向可查、使用可控,谨防其沦为不法行为的帮凶。

(漫画 洪琥 评论 景洁 王亚楠 策划 殷小平)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