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如同一个人,处处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常熟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活力之城”,是一座高度开放包容的“创新之城”,是一座敢闯敢拼敢争先的“奋斗之城”,更是一座无数外来人员眼中能承载“诗和远方”的“理想之城”……
从“纺织时代”到“汽车时代”再到“声学时代”,老赛道跑出新速度,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常熟步稳蹄疾铿锵行,“常创常新”奔向星辰大海。
在常熟大地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正以“变”破局、以“质”破题、以“新”破冰,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满帆快进,动能澎湃。
“金耳朵”赋能产业新未来
“常熟强音”点燃“科创引擎”
常熟古称琴川,自古以来就与“声音”有着不解之缘。
4年前,长江之畔,常浒河边,苏州·中国声谷拔地而起,吹响全球声学产业发展冲锋号。
作为“苏州·中国声谷”的创新策源地,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声研院”)是最早落户声谷的创新平台。多位院士在内的十多个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从零开始,潜心研究,聚焦海洋声学、材料声学、信息声学、医疗声学、电声学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开启着常熟的新未来。
走进声研院大厅,中央一个黄色的“大盒子”颇为引人注目。声研院项目经理谭鑫介绍,这“大盒子”其实是一个“静音舱”,可以用在办公室、家庭、公共场所等,方便人们随时找到安静空间。
“舱内的空间设计注重细节和实用性,合理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间,提供了舒适的座椅、和工作区域。舱内的照明设施也被精心设计,以提供适宜的光线,让用户在舱内拥有明亮而舒适的工作环境。”谭鑫说,静音舱约可达27分贝的隔声量。
多屏智能音箱
3分钟可达零下97℃的热声制冷机、多屏智能音箱、便携式的实时声学成像仪、噪声地图数字监控平台……展厅产品琳琅满目,亮点拉满,尽显科技感和现代感。
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
一套地铁轨道摆在展厅中央,谭鑫拿起榔头用力敲击,传来一阵短暂而沉闷的声响。这便是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上面配有钢轨吸振器装置、宽频型阻尼减振降噪装置,均由声研院自主研发,保障列车“悄无声息”地在地下穿行。近年来,声研院与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苏州市域郊线轨交减振降噪及声景观融合合作。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应用,实现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上的多项突破,并推动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已在国内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中得到应用。
作为“苏州•中国声谷”重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声学联合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声检中心”)如同“金耳朵”一样,通过软硬件协同发力,赋能区域声学产业创新发展。
全消声实验室
在声检中心的全消声实验室内,四周都铺满了吸声材料,顶部以及底部都是镂空的设计。这里也被誉为亚洲最安静的地方,音量可以达到-8.5分贝,良好的低噪声环境为声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声检中心检测技术部部长林支平介绍,声检中心共配有12个专业功能实验室,能够为声学材料检测、电声产品性能评估等检验检测业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细分领域内的头部企业提供服务。声检中心自运营以来吸引了很多专业团队前来开展样品测试,也已经接待了近百家企业,让创新团队的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跑入”市场,点燃“科创引擎”。
今年6月,声检中心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严格审核,正式获得CNAS认可。这标志着声检中心的检测能力及运行体系均已具备进入国际一流实验室的条件。今年8月,声检中心还成功获得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
突破世界级工程难题
“常熟制造”进军矿机新赛道
盾构机是修地铁、建隧道的“穿山甲”,是提升施工效率、彰显基建实力的“大国重器”。
刀盘缓缓旋转,山体碎石被一点点剥落,碎石变成了洞渣,通过皮带机输送至洞外……连日来,沟通南北疆的又一交通大动脉——西天山特长隧道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温宿号”、“昭苏号”硬岩掘进机(TBM)分别从隧道两端向中对打,它们是目前穿越天山直径最大的掘进机,也是目前穿越天山同类级别技术最先进的掘进机,整机长约237米、重约1500吨、直径8.83米,由位于常熟虞山高新区的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
“相较于传统掘进机,它们还增设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探测钻机、SHP岩爆探测系统等尖端技术功能,将大大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环保、质量和掘进效率,”中交天和副总工程师、设计研发总院院长靳党鹏说。
今年8月,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用于煤矿作业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在常熟基地完成组装调试,即将投入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一号煤矿副斜井建设,并为煤矿斜井单护盾硬岩掘进机施工提供全新工法案例。
用于煤矿作业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
从高山到地下,从江底到海底,盾构机如“游龙”般掘进,不断延伸着城市动脉。
自2010年成立以来,中交天和先后研制出用于南京扬子江隧道、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竖向硬岩掘进机等高端装备。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国超大直径盾构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数十台盾构机走出国门,远销日本、新加坡、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莱索托王国等国家和地区。
凿岩破壁、威风凛凛,中国“钢铁巨龙”突破一道又一道“世界级”工程难题,在全球市场绽放光芒。
“关、汇、税”完整闭环
“常熟模式”走向全国
分拣、验货、打包……各式婚纱和礼服正准备发往全球200多个国家。“这些订单都是当天线上销售渠道发来的,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国外市场,这几年销量增长很快。多亏了常熟‘市采通’帮我们缩短了出口周期,还避免了业务风险,”苏州贝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昊麟说。
田昊麟介绍,该公司的很多供应商是小规模的手工制作者,缺少足额进项发票,无法实现跨境电商货物的合规出口。他曾委托物流公司买单出口,但这样导致出口额、收结汇的流水无法真实体现,严重阻碍了扩大公司规模的步伐。以合适合规的渠道完成出口,让业务“阳光化”,成为了田昊麟的燃眉之急。
“市采通”平台
在2023年底的外贸宣讲会上,田昊麟了解到了常熟“市采通”平台并立即开展合作。通过在市采通平台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帮助他解决了跨境电商货物合规出口的问题,包括合规报关、自主收结汇等“一站式服务”。
江苏中服焦点跨境贸易服务有限公司
5年前,江苏中服焦点跨境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在常熟服装城首创市场采购贸易企业端综合服务平台“市采通”,向用户提供商户注册、商品备案、监装风控、通关申报、收汇结汇等服务,引导中小微主体合规开展跨境贸易,同时解决碎片化贸易的监管难题、助力国家试点政策落地。
近年来,“市采通”在“源头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嵌入式监管、联动式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创新,实现“关、汇、税”完整业务闭环,累计服务企业超24000家,在全国108个口岸实现一体化通关,货达16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超740亿元,商户自主收汇超270亿元。
“常熟模式”已升级成为“江苏模式”,走向全国!“市采通”平台已经成功输出至广西凭祥、云南瑞丽、重庆大足、新疆乌鲁木齐、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六个试点,因地制宜协助创新打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新模式,将历史性机遇转化为持久性红利。
“市采通”越南胡志明市海外仓、“市采通+苏州中欧班列”专线、“市采通+徐州中欧班列”……“市采通”正在不断拓展“快速响应”“精准解决”的跨境物流服务模式。
黑玻璃内“大有乾坤”
“常熟科技”解锁多元场景
在绿色能源大潮中,冉冉升起一颗新星,它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钙钛矿光伏技术。它具备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质态,符合我国绿色、低碳、节能的新发展理念,对推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钙钛矿光伏车棚正式“落地”,成为苏州市首个完全应用钙钛矿组件的项目。
车棚上一块块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黑耀色“玻璃”实则“大有乾坤”,经过加工形成的钙钛矿电池,既能采光还能发电。与其他电池相比,更“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备”。
在常熟经开区的仁烁光能展厅内,陈列着各种规格的钙钛矿电池组件,可被广泛用于光伏建筑、阳光房、户用发电系统、工业或商业屋顶电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各类应用场景。
“这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廉价易得、制备能耗少、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可透光、使用场景更加广泛等诸多优点。”仁烁光能常务副总裁陈保印表示,钙钛矿是代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新一代高效光伏发电技术,是现有光伏技术的延展和行业的拓展。
近两年来,仁烁光能已连续7次创造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世界记录,目前已申请核心专利60余件,公司的关键技术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上,仁烁光能以“30.1%的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和“24.8%的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组件效率”成功入选“2024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榜单。
坚持“从0到1”的科技创新,完成“从1到10”的中试量产,实现“从10到100”的大规模制造,仁烁光能持续创新探索继晶硅技术之后的第三代光伏技术,屡次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今年,仁烁光能计划在常熟投建首条吉瓦级钙钛矿光伏电池量产线,并联合上下游产业和合作伙伴,在常熟搭建绿色生态链,携手打造常熟钙钛矿产业集群,助力常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望向远方,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常熟,仿佛一个永不褪色的奋斗者,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阔步向前,载着人民的希望和全新的担当,迎接一个又一个崭新而璀璨的明天。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