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府前街道工农社区党委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让小区“活”起来、民心“暖”起来。
一是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为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缺位问题,探索“社区管小区”新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管小区”新模式,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统揽、以破解问题为导向、把解决难题、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组建社区物业兜底服务,社区花费27万余元对淮机生活院、华都公寓两小区基础改造并进行整合。网格员、微格长发挥“人头熟”优势,清理“僵尸车”12辆,合理设置停车位45个,停车位收费率达到100%,所有费用均用于小区整治、安装太阳能灯、支付保安保洁费用等,做到收支平衡,让老旧小区“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二是提升特群服务能力。社区党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约150万,建成全市首家医养融合服务点,以“一老一小一残”为重点服务对象,初步实现各类优质养老、助老、助残、医疗资源集聚,可提供智慧养老平台、养老助餐点等服务,后积极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建成省级15分钟医保生活圈,日均服务各类群体80余人。
三是提升商圈满意指数。以企业、商户需求为导向做好“服务员”,通过“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等形式,帮助文创园企业申请奖补资金4.5万元。在商圈开展“迎中秋‘骑’团圆”等活动20余次,建成3个温馨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同时探索“以志愿服务换积分”机制,为辖区特殊群体送餐、文明城市建设“随手拍”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用餐券、体检、理发等日常服务,实现以志愿服务换需求的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带来“新”动力。
下一步,工农社区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不断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做实做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工农样板”。
梁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