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同!南京光华东街小学这堂科学课很精彩
2024-09-27 20:16:03

9月27日上午,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校校行”活动来到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江苏省吴宁网络名师工作室展示了一节“人机协同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索”的科学课,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浮力!


本次《浮力》科学研讨课的老师是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魏娟娟老师,她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找出新材料”的实验:材料研究所发现了一种新材料,保洁员却不小心将相似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仅有一份样品的情况下,同学们如何找出新样品呢?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建议可以一起将它们放进水里,观察是不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有人建议先把样品放进水里测出浮力,然后把其他三个放进去,找出最接近的那一个。通过讨论,同学们将3种不同的材料依次放入装有200ml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位的数值,找出了新材料。但这个测量一定准确吗?魏老师和同学们又进行了“水位大挑战”,将烧杯换成了水箱,发现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进入水箱,水位几乎没有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物体进入水中后,上升的水位和什么有关?又代表着什么呢?




面对同学们的疑问,魏老师请出了AI智能“有趣的科学吴老师”一起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和人工智能的交流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浮力的知识,逐渐建立起正确的科学概念。魏老师认为“人机协同”对小学科学教学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个性化学习,通过反馈速度的差异,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兴趣变化和知识掌握程度得到了体现。


沙龙环节,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教科院教研员吴向东、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王少峰、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活动部主任葛璟璐、魏娟娟老师以及线上参会的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湘潭市和平小学、北京市怀柔一中的三位老师,围绕“未来人机协同教育发展方向与优缺点”展开探讨。老师们提出了人机互动在情感交流中的缺失和受限、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吴向东老师强调,人机协同教育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老师们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引领者和问题提出者,甚至情感伴随者,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成长。王少峰老师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变革,将带来更多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想法,强调了各自发挥优势的重要性。


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活动部主任、光华东街小学科学副校长葛璟璐建议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学老师可以在组织各类型科普活动中强调核心素养的构建,让政府和机构为学校提供助力,整合资源,将校外科普场所更好地运用到科普活动中。同时,她也分享了如何进行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实践,并以科学博览会为例,说明了科普活动的重要性。她建议学校组织更多类似校园智力竞技、诗词里的科学等活动,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活动方式,让同学们适应科技的发展。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见习记者王蕾  记者 王颖
编辑:王蕾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