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邓稼先一起回国,为中国铁路铺垫“基石”:百岁院士校友寄语金中学子
2024-10-09 18:16:47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当你乘坐高铁“朝发金陵城,夕至云贵川”,一日千里,看尽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你一定会为祖国高速轨道交通的发达感到自豪:今年国庆前夕,随着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龙龙高铁梅龙段)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4.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铁路人一代代的付出和努力。


这其中,有一位金中人的名字格外亮眼——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周镜。他与邓稼先等爱国科学家一起归国,以毕生所学报效祖国,是我国铁路路基土木工程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


图片

周镜


194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

1949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

1950年回国后在唐山铁道研究所(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以拳拳之心助力铁路建设,参与创建了我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土工试验室,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为攻克众多工程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和专业理论,担任我国岩土工程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成就奖”。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40年到1942年间就读于当时的鼓楼中学后为同伦中学(抗战期间,金陵大学与金大附中西迁后,留守教员所办学校)。

百岁校友寄语金中学子

周镜院士出生于1925年12月21日,今年是他的百岁寿辰。2024年3月1日,中国铁道科学院举行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周镜传》暨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研讨会。这本书浓缩了百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镜和中国铁路结下的一生缘一世情。

图片


当天,周镜院士精神矍铄地站在演讲台上,面向在场观众发表了20分钟的讲话,抚今追昔,江南乡音亲切又质朴,于深情处不掩赤子情怀,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彰显出百岁人生智慧。

知道母校金陵中学一直牵挂着他,老先生非常开心,欣然提笔,为母校学子写下寄语:

图片


这段寄语也是周镜院士的写照:怀揣赤子之心,一生与沙漠、黄土、路基相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祖国的交通事业付出毕生心血。


毕生难忘的“金中”岁月

周镜祖籍宜兴。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周镜与家人四处奔波迁徙。颠沛流离中,周镜读完了小学、初中,目睹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状。

1939年的南京,经历过日寇战火损毁,只剩下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城内百业凋敝,学校停办,无数青少年流离失所,无书可读。为了保护金大校园,让失学青少年继续学习,也为了维持留守的教职员工及其家属生计,金大教授陈嵘等一批爱国人士同日方交涉,利用金大校舍办中学:1939年下半年,开办金陵补习学校;1940年下半年扩充办学,改名为“鼓楼中学”,全面设置普通高中课程。为保护金大、金陵中学校产,随后又设法将鼓楼中学迁至金大附中一金陵中学校址,更名为“同伦中学”。这所学校,不仅是沦陷区中国人的精神收容所,更是孩子们未来与希望的寄托。

周镜和二哥、弟弟正是就读于这一时期的“金陵中学”:1940年春,兄弟三人一起到南京私立鼓楼中学念高中,直到1942年夏在同伦中学毕业。两年的求学生涯,周镜终生难忘。耳濡目染,他在这里接受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学校传统

在周镜眼里,学校的教师们大都爱国家、爱学校、爱事业,他们不顾清贫,不顾个人安危,以满腔热忱,投身于教书育人的课堂。校长陈嵘更是和蔼可亲,生活简朴,平时一身蓝布长衫、脚穿布鞋,在校园里漫步,遇见学生就会停下来问问生活和学习情况。

抗战时期,陈嵘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虽然身在沦陷区,但在教学中不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灌输科学救国的理念。抗战胜利后,周镜他们这批学生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感,投身社会,为国家、民族服务,大都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

周镜深深地记得这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陈嵘先生给同伦中学毕业同学的题词,也是他的座右铭。新中国成立后,陈嵘先生把毕生精力投入林业事业,堪称我国“林业泰斗”。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团委办公室外有一面墙,上面张挂着金陵中学历任校长的照片,陈嵘校长也在其中。

图片
图片

△陈嵘校长给毕业学生的题词


百卅金中,历经岁月变迁,校名几经更改、校长也数度变换,但始终不变的是金中人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

这一点,在周镜院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土木工程,“重整旧山河”

1942年夏天,周镜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他坚信,一旦抗战胜利,那么最需要的便是“重整旧山河”,这样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就太有意义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合影


1946年周镜前往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毕业后暂时留美工作。新中国成立消息传来,1950年8月,周镜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邓稼先、赵忠尧等一批爱国科学家一起,从旧金山乘坐“威尔逊总统号”回到祖国。

图片

△1950年,周镜搭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归国途中合影。(该图目前收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晚年的周镜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情绪很平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这种朴素的爱国观并不是某一个人独有,而是我们那一代人绝大部分共有的思想:国家不强盛,就会挨欺负。”

为建设祖国他争做“第一”

回国后,周镜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中:与同事一起,创建我国铁路系统第一个土工试验室,指导编写我国第一本《土工试验》规程;带队在陕甘晋豫四省,开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黄土工程调查,为西北铁路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带队在乌蒙山区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成功治服软土路基的危害,为贵昆铁路的顺利通车做出重大贡献。

1966年国庆节,为表彰周镜做出的重大贡献,他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参加国庆观礼。

图片


周镜还是我国较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的专家,1999年,他出版了专著《高速铁路工程》,对我国高铁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作为研究生培养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周镜积极创建设备一流的实验室,组织开展国际与境外的学术交流,为国家铁路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曾在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工程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等职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应有一代青年的担当。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中少年当以前辈为楷模,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南京市金陵中学,综合新华社、人民网、铁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蕾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