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36年 200万字情书感动世人 刘谷香王德耀情书入藏家书博物馆
2024-12-02 14:36:30

王德耀、刘谷香往来情书


12月2日上午,感动亿万网友的老兵王德耀与结发妻子刘谷香的两百万字情书入藏家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贞实表示,两位老人的传奇爱情故事感人肺腑,两百万字情书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和心血的结晶,是反映两岸一家亲的珍贵档案。

老兵王德耀与刘谷香的爱情故事,因今夏热播的《两岸家书》而广为人知。这是一档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纪录片。

王德耀和刘谷香是湖北省浠水县关口镇三店乡人,同是1924年生。两人自幼一起读书,可以说是青梅竹马。长大后,刘谷香拒绝家里给她定下的娃娃亲,大胆与王德耀相爱。

1941年,刚满17岁的王德耀不忿日寇入侵,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十八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青年军203师服务。1947年王德耀返回老家,与刘谷香订下生死之约,于次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结婚,但婚后相处仅29天就被迫分离,之后,王德耀便随溃败的国民党军队一路撤退到台湾。离开时,他只携带了妻子的书信、合照,还有一本刘谷香的手写诗集《绿窗闲草》。

在台湾,王德耀一直未再婚,他后来在给妻子的信中说,“终其一生对你我都不会做第二人想”。1965年,退休后的王德辉隐居台湾北部的北势溪鹭鸶潭碧山阁,筑屋垦荒,以种植柑桔和出租游船为生。

而留在大陆的刘谷香因王德耀的国民党军人的身份遭遇不少坎坷,其间她两度迫于无奈嫁人,但两任丈夫都不幸去世,给她留下四个孩子。

1979年元旦,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两岸民间往来回暖。一次,浠水同乡拍照寄给大陆亲人,照片中,就留下了王德耀的身影,并有“宗之问好”一语。“宗之”正是王德辉的字。照片辗转传到刘谷香手上,她一眼便认出了王德辉。

他还活着!刘谷香难掩激动,将自己多年来的心绪都写进了六首律诗里。这六首“寻夫诗”后来寄到了台湾。王德耀收到信时,已是1981年初夏了,当时他正冒雨在溪边钓鱼。书信虽无落款,但王德耀也是一眼就认出那是发妻刘谷香的字迹。

“鸿书不见雁行齐,双影难寻曲沼西。万里共伤天上月,一灯同怯夜分鸡。也曾因梦飞郎第,尚想多情寄客衣。旧景依稀如作梦,声声怕听杜鹃啼。”(六首之六)

王德耀从诗中读出了刘谷香对他的情义。他当即给刘谷香回信:

诗稿拜读,恍如隔世。“睡去有愁频入梦,病来无力懒更衣”之句(六首之二),凄切感人,真不忍卒读而令我热泪纵横矣!我在此班门弄斧,步和寄回:

兰花依旧旧时香,万里传书喜欲狂。句句声声如泣血,慰卿无计费思量。

另寄张小照给你,以慰远怀。想你看到我这张白了少年头的像,更堪回味。至情至圣,老而弥笃,吾无恨矣! 我身体极佳,可任劳苦,每日耕读自娱,饮酒三杯。唯祝卿身体健康。尔后鱼雁相通,畅叙衷曲,则全赖上帝对汝我的厚爱!希共同相互一拜,同声互祝。盼复。(来信请寄香港张佐周先生转)

刘谷香在1981年5月28日又回信给王德耀,在信中,她说了自己的近况,“我于一九五二年春参加教育工作,去年五月已退休,生活过得还好。头发虽然斑白了,身体仍还健康,请放心。望你善自珍重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来或许能破镜重圆,断钗复合……”

从此,他们的书信频繁飞跃海峡,他们曾在一天收到对方21封来信的记录,最长一封高达2万字。

左上为1948年结婚照;右上为1994年合照;下图拍摄于2010年。


隔在两人之间的是30多年的时光。王德耀刘谷香只记得对方分别时的样子。随着信件往来,他们了解了各自在这30多年里的经历。王德耀也知道了刘谷香曾两度嫁人,他过不去心里这道坎,“哪知你是个多嫁的夫人,打破了纪录!”“除了正常通信以外,别的就不必细谈了吧!”

然而,在后来的通信中,他得知,刘谷香这么多年的遭遇,多是受他所累,他万分懊恼,在信中不无忏悔:“我占有了你的青春,却使你受到几十年的巨大折磨,我是一个罪人啊!”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王德耀刘谷香互通情书近300封,达200万字。王德耀不愿再等待,他想回到发妻身边,厮守下半生。为此,他做足了准备。据《两岸家书》总导演、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披露,在纪录片中,他们没有点明王德耀是如何回家的,“其实他是从台湾偷渡回来的——他先要变卖家产,放弃自己作为退伍军人的一切身份和退休待遇,以一个普通厨师的身份参加旅行团,先到泰国再去香港,然后在香港脱团,经过精心的准备、破釜沉舟才辗转回到祖国大陆,与刘谷香重聚”。这时已经是1984年。

1984年,全家合影


刘谷香的四个孩子,很早就知道王德耀和刘谷香的故事,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王德耀,而王德耀也说,“你是老婆我是丈夫,你我既血肉相连,那么孩子当然也有我的骨肉在内”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当地政府将王德耀安排在县财政局工作,退休前,王德耀为财政局副局长,他还当选了当地的政协委员,为两岸交流贡献了力量。

2012年,王德耀离世;2018年,刘谷香离世。在二人合葬的坟冢上,刻有王德耀最后一首诗:

一别香妻卅七年,离离合合任风牵。

而今善落终归壤,同穴同眠作地仙。

王德耀和刘谷香离世后,他们留下的数百封情书手稿和大量老照片何去何从,成为后代家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慎重考虑和充分沟通,他们决定把全部情书原件等资料无偿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永久保存。

12月2日上午,老人的次子汪春明、外孙女江尉和外孙女婿游德辉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全体亲属,向家书博物馆捐赠两位老人的互通情书、情诗手稿和他们的相关照片等珍贵资料。李贞实馆长表示,这些情书是异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保存好这批珍贵的资料,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抚慰王德辉30年的《绿窗闲草》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资料包括:1948年―1984年刘谷香与王德耀互通情书300封;刘谷香《绿窗闲草》《芝兰闲草》等诗词手稿;2004年二人合著《破镜重圆海峡情》一册;二人相关老照片142张;王德耀笔记本一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本文图片均由家书博物馆提供

链接>>>

王德耀刘谷香情书选摘

更没想到我们老来还陷入了情网,象大姑娘和大小伙子一样,嘤嘤喁喁地谈,越谈越觉不够。今晨一觉醒来,我忽然有些担心:我与你通了这么多信,没有人发现吗?把我的相片挂在你的床头,好一个痴情不改啊!(刘谷香致王德耀)

耀,我俩己近花甲之年,而我俩的情书和情诗,简直象个十八岁人的情怀。喂,今天我才知道久别胜新婚的滋味!耀,今年家里养的一头猪,有两百斤重。假如你能回来过年,我就杀了它。痴心的我,买了两百多鸭蛋,用黄泥和盐封好,留给你回来下酒,并又做了米泡儿。我的手已经好了请放心。孩子们都在念叨你,你快回来做他们的爸爸吧! (刘谷香致王德耀)

四年来,你我的寸笺如果连接在一起,可以把我俩裹上好几层了。朋友说我是替你编书,其实是在给你编织爱情的睡衣,让你赤条条地睡在里面,亲自去体会老伴给你爱情的温馨。而你的情书,又何尝不是你亲手为我送来的御冬的寒衣呢!(王德耀致刘谷香)

耀哥,如万一我俩到头真不能在一起,或许我害相思病先死去,我已先告诉了儿女们,把你给我的情书贴放在我的胸口,然后将我放在面对你家后山那条路埋下。因为那是你离去时走的路啊!……写至此泪水涟涟。唉,谁叫你待我这样深情?三十多年未娶,贻误了你一生!我的眼睛快要哭瞎了……耀,请放心,有你在,我会好好地活着,永远永远期待。(刘谷香致王德耀)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