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丰采 | 万静珠的坚强与奉献:35年照顾病患家属,18年坚持志愿服务
2024-12-13 14:18:24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阿姨,穿着一件衣摆开叉的衣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款式,一脸笑盈盈的,言谈间也是乐呵呵的。然而,深入采访后记者了解到,这位笑容满面的阿姨背后承载着多么沉重的生活负担。负担很重,她很坚强!她叫万静珠,一位荣获2014年第十二届“南京好市民”(孝老爱亲、邻里团结)和2024年第九届南京市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称号的女性。

三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病患家属

万静珠的故事始于1989年,那是她结婚第六年,婆婆因脑梗瘫痪在床,成为了她生活中第一个需要全心照顾的亲人。中年时,儿子因脑瘫失去了行动能力。2010年,87岁的公公确诊肺癌晚期。几年前,母亲也因眼疾失去光明。三十多年来,家人的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如同沉重的包袱压在了万静珠的肩上,但她从未退缩。

面对瘫痪在床的亲人,喂饭、喂水、刷牙洗脸、处理大小便等日常护理都需要在床上完成,这无疑是对看护人耐心和体力的极大考验。每天凌晨四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时,万静珠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照顾婆婆,再依次照顾公公和儿子,把他们的身体擦干净,并做好饭菜后一一喂食,再匆匆赶去上班。为了预防亲人因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她坚持给亲人定时翻身和按摩。由于她的悉心照料,婆婆直到去世前从没有得过褥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万静珠以无比坚韧和无私的爱,悉心照料因意外导致脑瘫和小脑萎缩的儿子。近日,这位坚强的母亲失去了她一生中最珍视的人——她的儿子,在11月21日因心梗不幸离世,生命定格在41岁。

回忆起20多年前那个改变家庭命运的日子,万静珠的声音中仍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当时,她18岁的儿子由于体重较重不慎摔倒,这一摔不仅夺走了他的行动能力,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那时起,万静珠便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护理生涯,日夜不辞辛劳地照顾着卧床不起的儿子。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整个家庭就崩溃了。”万静珠在回忆那段艰难时期时说道,“小孩在医院,白天要在医院忙,只有晚上,那种痛苦只有自己躲到被窝里面才能承受。”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万静珠从未放弃过希望。她始终怀着深深的愧疚,认为自己没有为儿子提供一个更美好的人生。“我们两个家长没把小孩带好,对不起他”,她曾这样表达内心的自责。尽管如此,万静珠将所有的情感化作实际行动,用最温暖的关怀陪伴着儿子度过了每一个日子。

如今,随着儿子的离去,万静珠的生活再次面临重大转折。虽然悲伤难以言表,但她表示会将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力量,并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像她这样的家庭关注和支持,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尊重。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面对家庭带来的种种打击,万静珠没有退缩,没有气馁,反而以更饱满的心态投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

自2006年起,万静珠就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她的工作不仅仅是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更包括了定期上门服务,为社区内的残疾老人、独居老人以及失独老人带去关怀与帮助。

“我们有10个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个月都会定期上门看望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万静珠表示,“当社区有其他志愿活动时,例如广场上的修鞋修伞、免费理发、量血压、测血糖等便民服务,我们也都会积极响应社区的通知,尽力提供帮助。”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许多感人的故事悄然发生。万静珠回忆道,在疫情期间,社区内有一对80多岁的老兄弟,他们未曾结婚,弟弟身患残疾。由于行动不便,两位老人无法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只要接到他们的电话求助,万静珠总是第一时间为他们送货上门,无论是买菜还是买米,都一一满足。今年夏天,为了帮老人安装微风吊扇,她还特地帮忙寻找合适的竹竿。当哥哥住院期间,弟弟在家无人照料时,万静珠更是隔天就去看望一次,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谈及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进行志愿服务是否感到疲惫,万静珠坦言:“确实有时候会感觉累,但是能够帮助到身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心里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她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成为了社区里的一股正能量,激励着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未来要继续做好志愿者的工作

尽管经历了丧子之痛,万静珠还是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她的最大心愿清晰而感人。

“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万静珠表示,“然后要照顾好妈妈,尽到孝道;第三,我要继续做好志愿者的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尽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还提到,前两天已经将儿子留下的整箱尿不湿捐赠给了社区中需要的老人们,以此延续儿子的爱心。

对于未来的生活规划,万静珠与她的丈夫计划让母亲放心。“我们要让母亲看到,虽然我们失去了孩子,但我们依然健在,并且会更好地孝顺她。我们会坚持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因为我们都是党员,应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

万静珠强调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是否考虑将需要长期照顾的家庭成员送入养老机构的问题上,她认为:“把家人交给别人照顾不仅增加了别人的负担,也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只有当我们确实无力照顾时,才会考虑这样的选择。”

在谈到父母为子女留下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时,万静珠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父母省下来的钱,应该让他们自己享用,而不是为了将来可能用不到的事情操心。社会也会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

统筹:任赛丰

视频拍摄:刘颖

视频编辑:王刚强

文字:黄彦文  邵怡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