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和妹婿在杭州开了二十多年的小饭馆闭店后,夫妻俩回到老家另谋生计。迷茫一阵子之后,他们转租了六七十亩水田,着手养殖龙虾。
这是个比种田还苦的活:先要对水田进行改造,在每块田的四周挖掘一条三米长、两米深的壕沟,再种草、消毒、放养虾苗。乍暖还寒时,稻田里的水有些扎人,妹婿每天穿着一条皮裤子,撑一只小船,在十几条水沟里抛撒饲料、加固田埂,忙得昏天黑地。最辛苦的是龙虾上市时节,午夜就要起床,收回头天放置于壕沟的笼子,将龙虾一一装筐,再送到集市上售卖。
一分耕耘,有时未必有一分收获,今年龙虾的批发价太低了,妹妹和妹婿几个月折腾下来,不光没赚到钱,还赔了十来万块。
龙虾卖完,就到了播种季节,夫妻俩又振作精神,开始在水田里栽种秧苗。那么多的稻田,两个人去侍弄,辛苦异常。妹婿心疼妹妹大病初愈,只要她做些轻巧的活,他自己照样牛马一样,在一块块田里来回折腾,晒得像非洲人。妹妹也没闲着,洗衣烧饭,又在田埂边搭建鸡舍,买来上百只鸡苗,盘算着鸡蛋可以自家吃,可以给大哥的两个孙子吃,还可以送给城里的亲戚。
风吹过田野,稻秧翻着绿浪;雨落在田埂上,青草开始结籽,小鸡仔每天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吃着草籽、虫子和蚯蚓。
稻穗不说话,但上百只鸡每天吵个没完,“咕咕咕”“喔喔喔”,田野里有了农家的生机和意趣。更好玩的是,日渐长大的公鸡、母鸡们已不满足在旁边的田埂上游荡、觅食,每天绕过一条条田埂,到更远处寻食,队伍浩浩荡荡。
十月,稻子成熟,除去人工、化肥、农药等成本,每亩田的收益大概正好可以抵消田地的租金。夫妻俩稍稍宽了心,毕竟成本收回了。
稻子收割完,又要开始新一轮龙虾养殖的前期准备。妹妹站在田埂上陪着妹婿,看到鸡群开始往收割一空的田地里进发,那里的稻茬间,有遗落的谷粒和飞来飞去的虫子可以吃,她在心里赞叹这些鸡真的聪明,忽然觉察,先前它们从没进入过稻田,虽然它们从田埂上走过,旁边的稻子正在放出金黄诱人的光芒。她这么一想,就觉得自家的鸡真的懂事又可爱。
鸡在慢慢长大。有一天,妹妹又发现,它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绕过壕沟,走很远的路,去往对面的空田,而是一只接一只从田埂这边纵身一跃,飞了过去。三四米宽的壕沟,那些鸡跨越时,不会你推我挤,而是秩序井然,挨个起跳,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更未曾失足落水,用力真是恰到好处。
妹妹那天站在鸡舍边撒稻谷,嘴巴里发出“喏喏喏”的声音,群鸡闻声从空空的田里飞奔至水边,依然井然有序,一只接一只往对岸飞,一些鸡的智商很高,专门选择最窄的那一边起跳,颇为省力;而另一些鸡则很“烧包”,专挑壕沟的最宽处起跳。一只接一只的鸡都跳了过去,依然没有一只鸡落水。
妹妹拍“飞鸡过壕沟”的短视频给我看,她说到这件事时开心得不得了,似乎比龙虾和稻子丰收还要高兴。我也高兴,没想到其貌不扬的鸡会如此聪明,又有着如此高贵的“鸡格”,也没想到劳作本身,竟然让妹妹的愁容都消散了,她变成一个爽朗的人,一个能发现微末乐趣的人。
作者:魏振强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