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江苏省方志馆焕新开馆活动在方志馆3楼多功能厅举行。现场江苏省委宣传部向省方志馆捐赠江苏文化集大成之作、历史上第一部江苏文化百科全书——《江苏文库》。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向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捐赠全国首部省域古代城市图志——《江苏古代城市图志》。
焕新归来实现多维度蝶变
都有哪些新变化?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介绍说,省方志馆改造实现了从藏书为主到展陈和藏书并重的功能蝶变、从封闭割裂到开放共享的空间蝶变、从单一查询到深度体验的服务蝶变、从单体馆到联盟场馆聚合的体量蝶变。
省方志馆2010年开馆,位于南京繁华的河西梦都大街50号,建筑面积5100余平方米,是全国较早开馆的新方志馆,具有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信息服务、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多元化功能。步入馆内,一楼为藏书区,;二楼为“志载光华——江苏省情展”常设展区,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新颖布展方式,以方志视角讲好江苏故事、展现江苏风貌;三四楼为江苏地情文献阅览区,秉持“人书共融”理念,开放空间布局,视野开阔、藏书丰富;五楼为办公区和其他业务用房。目前馆藏图书5万余册,包括明刻本《越绝书》和《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江苏文库》《中国地方志集成》等典籍巨著。
据悉,经过改造升级,省方志馆已经成为“乡邦文献中心”“省情展示中心”“方志文化活动中心”“史志馆联盟平台”“地情内容生产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2021年,省方志馆被评为江苏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者看到,升级改造后的阅览空间设在方志馆三、四楼,面积由原来1000平方米扩大到2000平方米,开架资源由原先的近2万册扩大到近3万册。三楼为旧志阅览室,分江苏古代地方文献区、历代地方志集成区、《四库全书》区,藏有《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江苏文库》《金陵全书》《中国地方志集成》《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中国古代地方志序跋文献集粹》以及各大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四楼分江苏志鉴区、江苏地情书区、社科图书区、近代文献区、家谱区,以全新的方式展示繁华富庶、人文荟萃的江苏,带读者走近江苏的地方志、地方志中的江苏。
江苏历代旧志古籍展开幕
随着省方志馆阅览空间的对外开放,“方志之乡——江苏历代旧志古籍展”也同步开幕。“方志之乡——江苏历代旧志古籍展”是由江苏省方志馆自主设计布展,旨在向公众展示江苏方志古籍的深厚底蕴和优秀历史传承基因。江苏,作为方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旧志古籍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此次展览精选了众多珍贵古籍,勾勒出江苏地方志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变迁。
展览以江苏地方志“滥觞—发展—成熟—繁荣”为脉络,将江苏的省志、府州志、小志等编纂成果依次铺陈开来,系统梳理与展示江苏地方志在各个重要节点上的卓越成就。
记者注意到,展览以江苏省方志馆镇馆之宝——明刻本《越绝书》为起点,这部被誉为“地方志鼻祖”的古籍,上溯夏禹,下至东汉,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为核心内容,兼具天文、地理、历法,为后世方志编纂发展成就范本。《吴地记》作为江苏现存最早的唐代志书,见证了江苏地方志从稚嫩走向成熟。省志展台上,馆藏影印本、点校本两部【乾隆】《江南通志》并排摆放,呈现一场古今的对话。深入展厅,江苏各设区市的精品良志更是逐一呈现。
打造全新阅读空间
江苏省方志馆打造了全新阅读空间,阅读区域设计为大平层,视野开阔、光线通透,空间明亮而简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时的舒适与愉悦感。秉持“人书共融”理念,开放空间布局,确保各功能区既独立又相融,增加人性化研讨、办公、阅读、休息等功能区,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未来,江苏省方志馆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影响力,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方志学习资源,更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推动方志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郁波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省方志馆此次焕新改造理念新、力度大,是江苏地方志事业发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希望省方志馆以本次焕新开馆为契机,努力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惠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走在前、做示范,给全国方志馆树立样板。希望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抢抓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推动本地区方志馆建设,用方志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