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银发族们正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书写着生活的新篇章。走访街区小巷,倾听老年心声,扬子晚报银龄数智生活学堂《银龄丰采》栏目推出《听我说》银龄街访系列视频,通过街头互动的方式随机采访老年朋友们,展现他们的生活风貌和内心世界。
本期主题聚焦“新年心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记忆与深厚情感。在岁月长河中穿梭而过的银龄老人们,他们眼中的春节有着别样的韵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银龄老人讲述他们对春节的独特期待,探寻那些流传多年、饱含温情的春节习俗,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节日情怀。
春节快到了,您最期待的是什么?
当熟悉的年味渐渐弥漫,老人们心中的期待也如潮水般翻涌。
“可能是我们年纪大了,希望更热闹一些!”陈阿姨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娓娓说道。在她的心中,期待着春节期间,城市的各个地方、各个场所都能精心布置一番,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无论是街头巷尾挂满的红灯笼,还是公园里精心打造的新春景观,都能成为人们眼中亮丽的风景。如此一来,大家都愿意走出家门,去感受这浓浓的节日氛围,共享这欢乐的时光。
而刘叔叔心中最期待的,便是能够踏上归乡之路,与年迈的父母一同过年。在他的老家,老母亲和丈母娘都已八十高龄。平日里,刘叔叔抽不出太多时间回家陪伴、照顾她们。所以,过年的时候,与亲人团聚成了他心底最强烈的渴望。想象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享天伦之乐,那画面便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期待。
过年的传统习俗,您还会坚持哪些?
在老人们记忆的深处,春节的习俗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过去的岁岁年年,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与深厚的情感。
陈阿姨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下午做完年夜饭,然后吃完年夜饭看电视,包饺子。这个习俗是不会改的,会守着的。”她很喜欢这种氛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一种过年的气氛,才有一种家的感觉!
刘叔叔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他老家对春节习俗的讲究,如数家珍。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大年初一,有着诸多禁忌,不能扫地,生怕扫走了福气;也不能用剪刀,怕剪断了好运。到了大年初二,大家会走亲访友,给亲戚们拜年,互道新春祝福,传递浓浓的亲情。大年初三,又会再次包饺子,延续着节日的传统。而大年初五被称作小年,同样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这些习俗,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春的祝福,说两句吧!
说到新春祝福,陈阿姨满怀深情地说道:“蛇年我首先希望我的家人越来越好,孩子们健健康康,希望我们国家越来越好,南京也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好!”她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家人、家乡和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祝福。
吴叔叔的祝福则显得简单而质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团团圆圆、健健康康的。这份简简单单的祝福,却道出了大多数人心中最平凡也最真切的愿望。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您对春节又有哪些独特的期待呢?在您的心中,又会一直坚持哪些别具意义的春节习俗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让这份浓浓的年味,传递到更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