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导,我科学家有新发现!
2025-02-04 10:32:2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热力学温度,即零下201.15摄氏度,液氮温区附近)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与以往研究相比,王健团队制备的超导二极管不仅结构简单,工作温度也有大幅提升,未来有望应用于低能耗的集成电路中。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高温零磁场超导二极管效应》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

“半导体二极管是现代电子电路的基础元件,其典型特点是单向导电性:电流沿一个方向通过时电阻较小,而沿相反方向通过时电阻变得极大,就像单行道,只允许汽车往一个方向行驶而不能逆行。”王健告诉记者,这种特性使得半导体二极管能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即整流效应,从而使半导体二极管广泛用于具备电流开关、电路稳压与交变电流转换等功能的集成电路中。

“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充电器等大部分电子设备,都会集成大量二极管。然而,因为有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在使用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热,集成度越高的电路发热越明显,这是造成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会发烫的主要因素之一。持续发热会导致电子元件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这不仅是对电能的极大消耗,也限制了二极管在电路中的进一步集成。”团队成员齐世超介绍,而超导体具有零电阻特性,在使用时不会发热,能够实现零损耗的电信号传输。“因此,如能在超导体中实现整流效应,就有望构建出同时具备逻辑运算能力与低功耗性能的电路元件,也就是超导二极管。”

王健团队经过多年探索,成功制备出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微纳器件,并且观测到零磁场下最高工作温度可达零下201.15摄氏度的超导二极管效应,这相较于常规超导二极管有大幅提升,并可通过较为廉价的液氮制冷实现。“我们观测到的超导二极管效应效率最大值约为22%,并且能在超过200个周期的电流下表现出持续稳定的整流效应。除此以外,这种二极管构型简单,无需外加磁场诱导就能产生,更有利于进一步集成到电子电路中。”王健说。

团队成员葛军表示,高温零磁场超导二极管作为一种基础电路元件,在未来有望应用于集成电路。相较于传统二极管,超导二极管的能耗极低,可减少电子电路使用能耗,并进一步增大电路集成度,进而提升芯片等产品的性能和运算能力。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