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池澄先生
池晓春
池澄:江苏省泰州市人,1932年1月出生,1956年入党。作家、诗人。笔名:石蝉、九石百权楼主。室名:一瓢斋、瓢斋。曾任《新华日报》诗歌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驻会干部。1964年起开始集藏雨花石,1984年成立了南京雨花石协会,任会长,现为名誉会长。199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池澄独家藏石200余枚,摄制成雨花石电影专题片《雨花石趣话》,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雨花石为专题的纪录片。1995年,南京出版社出版了池澄的专著《雨花石谱》。2001年起任南京雨花石研究所所长。2011出版专注《雨花石图典》。2025年1月28日在南京寓所逝世,享年93岁。
池澄为2024年南京雨花石展题写展名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今日相聚,我们不为高堂华宴,不为诗酒酬唱,而是送别一位以文章寄情、以收藏鉴心的风雅名士一一池澄先生。他九十三载行走于文史之间,诗书为伴,艺藏同行;今虽辞世,其精神不灭,风骨长存。
他是诗人,寄情文字,笔墨所触,皆有韵致;他是学者,探幽索微,文章满卷,意蕴深远。自年少执笔,他便以诗文抒怀,耕耘文坛,书写人生的沉思与光华。中年以后,他将目光投向时间深处,在一物一石之间寻觅天地的灵韵,在残简遗墨之上畅享岁月的流淌。他以收藏为修行,于流转的时光中探求文化之魂,在沉默的藏品间捕捉人文情愫,使寂然无声的物象,亦能诉说岁月的风霜。
他不止于鉴藏,更为专注倾听。他将沧桑器物视为人文的见证,聆听时光的回响。他细品每一道遗痕,每一寸肌理,于光影交错之间,赋予它们诗意的灵魂。他以珍藏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对酌,在过往与当下之间,架起通向文明的桥梁。
如今,他已远行,留下的是诗文的余韵,是雨花的璀璨,是一室典籍藏品中不曾散去的温度。他的情怀未远,精神犹在。此去云山苍苍,愿先生仍可捧卷品茗,仍可寻石鉴物,仍可在无尽的长夜中,与星辰共话,与风月同游。
斯人已矣,神韵永存。池澄先生千古!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