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2025-04-17 15:41:51

在新林,有一扇神奇的“魔法”之门,进门前,心中满载着怨、恨、恼、怒、烦,而出门之际,事情已然理顺,情绪得以疏解,满腔火气也消散得近乎无痕。这扇门后坐着的,便是汪姐。

汪姐本名汪长秀,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大代表、汪姐工作室负责人。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琐碎纠纷,还是错综复杂的疑难争议,人们总会想到汪姐调解工作室,坐一坐,聊一聊。在这间挂满了锦旗的小小工作室里,无数矛盾与纠纷都得以圆满化解。让我们一起走进汪姐调解工作室,看这个“小阵地”如何释放出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闻”声辨意  倾听心声化心结

新林辖区内郭氏老人年逾八旬,因家庭照护问题陷入困局。早年家庭协议约定财产分配,相应长子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女儿们作为辅助照料者。协议初期执行还算顺畅,然世事无常,2024年,老人不慎摔跤,生活自理能力急剧下降。赡养矛盾骤然升级,家庭关系濒临破裂边缘。

接到求助的电话后,汪长秀第一时间深入了解,分别访谈三方当事人并实地走访观察老人生活状态、调取既往协议记录、咨询法律意见,全面掌握矛盾根源,随后在与长子深入交流时,汪姐敏锐发现,其表面争执财产分配,实则恐惧母亲失能后独自承担照护压力。汪姐顺势引导其吐露心声,并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最后创新方案,一是提供财产保障,提升积极性;二是照护排班,制定"4+1+1"轮值表;三是法律托底,明确赡养义务的法律约束力,建立违约追责机制。

 新方案实施后,老人饮食起居迅速恢复规律。子女们按照轮值表有序照护,老人再未出现无人照料的情况。老人脸上重新绽放笑容,子女们围绕膝下,共享天伦之乐。

在案件调解中,汪长秀通过细心发现当事人的心理情绪,耐心捕捉双方的情感需求,着力推动“事心双解”,为基层治理注入和谐底色。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作为调解员,就是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热心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汪长秀从事专职调解工作多年来,为人热情、说话平和,调解功力相当深厚。

“切”准关键  量身定制解民忧

“汪姐,我这里有一件棘手的纠纷,请你过来帮帮忙。”一天,汪姐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忙完手头工作,汪姐立刻来到诉求人家中,“你把纠纷具体情况和我说一下。”听完介绍,汪姐很快就理顺了案件关系。

事情起于一位退休的高龄老人,考虑到老人家境困难,花生唐商业项目的物业为其安排了工作,不料其在工作过程中竟意外摔倒,事故发生后,花生唐物业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经救治,老人已无生命危险,但是下肢不能行走,无法重返工作岗位,收入来源中断,生活陷入困境。古雄街道司法所、新林社区、汪姐工作室成立了调解小组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小组耐心倾听老人的陈述,详细了解其伤情、治疗费用、误工损失以及未来的康复需求,准确把握了老人的真实诉求和期望的赔偿金额。同时,也认真听取了花生唐物业的意见,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赔偿能力以及对赔偿问题的担忧。

为了化解双方的矛盾,汪长秀首先向双方详细解读了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被告公司应承担的法定责任以及老人依法应获得的赔偿权益,在汪长秀的不懈努力下,花生唐物业表示会补偿给老人两个月工资。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并在协议书上签字确认。双方就此事再无其他纠纷。

汪长秀能够通过切准矛盾焦点、利益平衡点、情感共鸣点、法律基准点和执行关键点,从自身经历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

“望”表知里  洞察入微解纠纷

在古雄新居小区。楼上304住户在晾晒咸货和衣服时,水滴和卤水滴总是落到楼下204住户的家中。楼下住户曾尝试与楼上住户沟通,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进而引发了纠纷。

汪长秀接到案件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情况,并联合物业、社区共同组成调解小组,汪长秀首先分别与楼上和楼下住户单独沟通,了解事情的全貌。随后分析纠纷的关键点。最后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协商。

经过调解,楼上住户认识到自己晾晒行为给楼下住户带来的不便,承诺在今后晾晒咸货和衣服时会采取多项措施进行预防。楼下住户对楼上住户的积极态度表示认可,也同意在自己的阳台上方安装一个可伸缩的遮雨棚,进一步减少可能滴落的水滴对自家的影响。同时,楼下住户表示今后会以更加友好的方式与楼上沟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不再让矛盾升级。

汪姐调解工作室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基层调解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她用一扇门的开合传递着调解的温度,用一杯茶的冷暖调和着社会关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用一套中国式“唠家常”的解法诠释了最好的调解,这种接地气、贴民情的调解智慧,正是新林社区汪姐工作室的调解密码。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