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是女性钟爱的服饰品种,裙子的款式多样,色彩丰富。可以想象亭亭玉立的少女,腰系红色的石榴裙,或者碧绿罗裙,款款而行,风姿绰约,那是多么美的一幅精妙画卷。南京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致力于服饰与时尚的研究,在其新著《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时尚》(商务印书馆出版)论述了唐宋时期女裙的流变。
唐代穿间裙的妇女
隋唐时期流行裙子,裙子在唐时穿戴范围很广,普及率甚高,不仅皇室成员穿戴,民间妇女也穿裙子。我们从《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绘画以及历史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出裙子在唐代服饰中的重要作用,犹如我们现在的裤子、外褂。
唐代女裙色彩丰富
唐代女裙的颜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女性多喜欢色彩浓艳的裙子,其中红色尤其受到追逐时尚的女性青睐。唐诗有大量的诗句记录了这种流行时尚。如:杜甫的“越女红裙湿,燕姬翠眉秋”,白居易的“郁金香汗裛歌中,山石榴花染舞裙”,元稹的“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等。
红色裙子之中,以石榴红裙在唐代是最为流行的。石榴裙因以石榴花练染而成,呈现大红色。以茜草染色而成茜裙,在唐代也受到年轻妇女的喜爱。色泽鲜艳的绿色裙子有翡翠裙、翠裙,前者色泽碧如翡翠,后者碧如翠羽。唐人戎昱《送零陵妓》诗曰:“宝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天宝年间,妇女则更爱穿黄色的裙子,大概是因为杨贵妃爱穿黄罗银泥裙的影响吧。此外,绛裙、白裙、碧裙也有一定的市场,王涯《宫词》有曰:“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女着绛裙”。元稹《白衣裳》:“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薰。”
唐代女裙色彩丰富,在于它的多样性,除了红色、黄色、绛色、白色以外,绿色、翠色、也被大胆采用。例如碧裙、翠裙、柳花裙等。杜甫 “蔓草见罗裙”,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所咏的均为绿裙。
唐代穿晕裙的妇女
唐代女裙长且肥
由于唐代女子著装习惯将衫子下襟束在裙腰里边,所以,唐代女裙显得很长,下可曳地。“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作者李群玉以湘水比喻裙子的长度,极言其长。湘裙是一种长裙,唐代的裙子中专门有长裙这种形制,下可曳地,最长者拖地尺余。孟浩然《春情》有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裾裙扫落梅。”这类长裙的样式在唐代画家周昉的经典之作《簪花仕女图》、《纨女仕女图》中均有反映。《簪花仕女图》中的贵族妇女“身上穿着锦绣织品制作的长裙,裙子用锦带束在胸部,宽大的下裾拖曳在地上。”此风在中唐晚期尤盛,至唐文宗时,曾下令禁止。唐代的长裙裙身窄且长,多配以短襦,裙腰系得高至乳部,使其身材修长窈窕。中晚唐以后长裙裙腰逐渐系低,裙幅愈来愈宽长。
除了裙长的特点外,唐代女裙还以肥大著称。尤其在盛唐时期。中唐时期的裙子和衣袖比初唐时期要宽出一半,甚至一倍。有的还增加了裙幅,使之既容易折叠又能蓬蓬然。所谓六幅湘裙,一般以六幅布帛缝合而成,有的甚至是七幅或八幅。有的学者推测六幅裙子的周长为3.18米左右,八幅裙子的周长是4.15米左右,可见比西方宫廷的曳地长裙还要肥大。
或许因为裙子极长,裙腰也束得很高,上端系在乳房上部,胸以下的身体全部为宽裙所笼罩,显得丰硕健美,浑然一体。”从唐代的壁画、陶俑,我们不难看到裙腰半露的装束。
《捣练图》中的披帛与襦裙
唐时期女裙品种繁多
唐代女裙的品种也很多,款式变化。从色彩上分主要品种有石榴裙、月色裙、碧纱裙、黄罗银泥裙,从样式上分有条纹裙、金丝裙、金缕裙、芙蓉裙、荷叶裙、六幅罗裙、蝴蝶裙、笼裙、百涧裙、湘裙、条纹裙,从面料上分有罗裙、石牙裙、纱裙等等。
条纹裙,以两种以上的颜色布料间隔缝织而成,本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产物。因为条纹可以互相交织,形成多种色彩,唐初兴盛于年轻妇女之中,又称间裙、花间裙。《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盛唐以后,其制逐渐减少。
湘裙,唐代女裙中的长裙的一种,以六幅布帛为之,长可曳地,又称六幅罗裙。“六幅罗裙窣,微行曳碧波。”
裥裙,多褶之裙。裙幅的褶子称为“裥”,裥裙即褶裙,“裙儿细裥如眉皱”,百褶裙,通常以数幅布帛为之,周身施裥,多则逾百,少则数十。千褶裙,言其裙褶之多,并非以千幅布帛为之。再就是羊裥裙,以其裙挛缩成羊肠状,俗称羊肠裙。此裙系从敦煌民俗中传入内地的。
绣有簇蝶花图案的簇蝶裙,装饰有小团花图的叫钿头裙,饰有珍珠的名真珠裙,以金绣边织造的称金镂裙,以晕色织物做成的名晕裙。此外还有百涧裙(又名百叠裙)、金丝裙。
唐代裙子的分类,只是依据某一方面的特点,两者之间也有交叉,如笼裙,形如桶,通常以轻薄纱罗为之。瑟瑟罗裙,以罗制成,呈碧绿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代女裙的面料选择很广,绫、罗、绸、缎、纱、麻、毛,样样都有,而且注意色彩搭配,可谓五彩缤纷。
唐代袒领半臂襦裙穿戴展示图
唐宋两代束裙方法不同
宋代女子着裙非常普遍。从表现宋代服饰的《女孝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女子着长裙,腰间垂有组条,襦、衫外面披有披帛,裙束于外,与唐代的束裙相似。但是束裙的位置与唐代的束法有所不同。唐代女子着装习惯将衫子下襟束在裙腰里面,裙子束的很高,束到了胸部,而宋代束裙的位置下移,只是束到腰间。
唐宋束裙方法的不同,表面上看只是束裙位置的变化,实则是两种社会风气的折射。唐代女子穿裙,束带系到胸部,一则突出裙子的长度很长,有亭亭玉立的飘逸之感;二则系带在胸部,凸显胸乳的圆润、饱满,“慢束罗裙半露胸”,袒露是一种时尚之美,传递出大唐激扬向上的时代情调,迸发出青春健康的活力。而宋代束带下移,放在腰间,淡化了女性胸部线条,掩饰个性,与宋代收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