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从“织造”走向“智造”,传统产业“织”出新质生产力之花
2024-11-07 00:55

   以新质生产力重振“布码头”风采。近日,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邀请院士学者、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新型研发机构代表等相聚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院士论坛,共同探讨纺织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会上发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以泽团队的高端纺织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建设方案,将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力,助力传统产业“织”出新质生产力之花。

图片

  科技创新

  传统纺企从“织造”走向“智造”

  1895年,业勤纱厂在无锡诞生,掀开了百年工商名城的扉页。一跃百年,高端纺织服装成为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中“6个优势产业”之一。作为整个制造业的基石,科技创新对于纺织产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要在新时代实现新突围,依托科技创新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至关重要。

  在近日举行的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院士论坛上,院士专家、企业高管济济一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梅顺齐等专家学者就绿色低碳设计创新、高性能纺织新材料等主题作了报告,启发业界思考。无锡一棉等企业也在论坛上分享了对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观察与实践。

  从规模上看,无锡一棉不算太大,却是全球高档纺织品领域的单打冠军,拥有目前全球量产最细的300支棉纱线技术。300支棉纱意味着什么?就是1克棉花可以拉成500米长的纱线。直径不到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硬是把棉做出了丝绸的质感。“300支棉纱的量产,就是依托‘智改数转网联’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结果。”无锡一棉纺织集团董事长蔡赟介绍,过去生产中一旦出现断线,只能依赖人工按照线路一个个排查。现在每一个纱锭上都有一个传感器,车间内数十万个传感器构建起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等信息都能及时反映在智能大屏上。通过智能化改造,车间劳动强度降低了30%,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

  一根棉纱折射传统产业的科技焕新之路,引发了与会者们的共鸣。在江苏格罗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陈鹏看来,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民生产业,却绝不是落后产业。格罗瑞正是一家助力纺织企业从“织造”走向“智造”的科技企业。2019年,格罗瑞在国内首创研发“纺织工业生产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于物联网纺纱的大数据云平台,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器、物料投放、生产技术、环境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管理改造,为纺纱企业建立起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诊断的成熟体系。“高端纺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已经走在了大量工业门类的前面,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也从‘跟跑’全面进入‘并跑、领跑’阶段。”葛陈鹏说。

图片

  院士领衔

  高端纺织产业创新平台即将落地

  让更多像无锡一棉这样的传统纺织企业走上“智造”之路,让更多像格罗瑞这样的科技企业更好赋能纺织产业“智改数转网联”,一场加速无锡纺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高端纺织领域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之旅揭开帷幕。

  “传统产业是无锡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技术,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领先优势,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推进产业升级。”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胡义东认为,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各行各业的当下,作为纺织业大市的无锡,尚缺少一个纺织产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无锡市产研院产业发展部走访调研该市纺织产业,积极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以泽领衔的团队,与无锡市产研院、梁溪科技城联合组建高端纺织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新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

  研究所的建设方案发布,正是论坛的“重头戏”。孙以泽院士介绍,研究所将设立技术与装备开发平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成立纺织关键共性技术、纺织装备关键专件以及高端纺织装备研发中心。重点攻关方向为纺织装备、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无锡在高端纺织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研究所将突破高精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纺织装备关键专件,提升纺织装备技术水平,增强纺织装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研究所还将针对战略新材料领域的自动化瓶颈,拓展高端纺织装备技术应用,推动高端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纺织工业从“衣被天下”发展到“万物可织”的当下,孙以泽院士正是特种编织技术和装备领域的学科带头人。2018年,孙以泽团队突破特种编织物自动化成型技术,由特种编织物制作的应急救生缆、深海通讯缆,成功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用于5000米级和7000米级及以上深潜实验的安全防护和深海通讯。特种编织物自动化成型技术助力科考船成功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该项成果斩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

  攀高焕新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产业未来

  一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就是一扇开启产业未来的大门。吸引培养高端人才、赋能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之余,研究所的建立还将促进高端纺织服装、特色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高端纺织产业的未来前景让众多前来参会的业内人士充满期待。

  “纺织行业已经从传统外贸订单型生产进入‘小快灵’柔性生产时代。”中恒大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军观察到,近年来,随着成本竞争加剧,无锡纺织产业出现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外地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研发能力的提升,开发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新品。”朱建军希望即将落地的高端纺织技术与装备研究所能与企业紧密合作,结合企业对市场的“第一手”认识以及高校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的新样品,同时从技术端助力企业做好价格成本控制。

  产业创新平台的人才“引力”同样受到企业界关注。无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琦渊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的高端人才引进大多依托于企业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希望研究所能够集聚更多专业人才资源,为本地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目前,金通高纤正在开发一款高分子新材料,之前使用日本进口原材料,价格偏贵且货源供给难以保障,国内厂家的货源质量不稳定,给研发生产增加了难度。“希望研究所未来能攻克更多新材料技术难题,为纺织领域企业的原材料来源提供保障。”钱琦渊说。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产业未来,这已不是无锡市产研院的首次尝试。今年9月,由无锡市产研院联合省产研院引进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项目落地无锡,即将在无锡高新区成立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对标世界一流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培育打造全球智能农业机器人独角兽企业。

  据悉,研究所由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全英智能农业机器人领军人物吴昊团队共同筹建,该团队以高附加值水果产业的农业机器人应用为突破口,已在国外市场积累了大量产学研合作经验和客户资源,具备领先的研发优势和产业化基础。随着该研究所落地,“无锡造”智能机器人将引领农业迈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慧化的未来。(朱冬娅)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