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盐城启幕,名家名段听过瘾
2025-02-21 18:29

银发老人组团来了,重温经典戏曲的韵味;年轻家庭纷纷带着孩子来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2月20日晚,“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首场活动,在盐城市盐都区启幕,千余名观众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共享艺术之美。演出还通过线上直播,覆盖超16万人次。

2025年2月至1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赴全省95个县(市、区)组织开展“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巡演综合戏曲、音乐、舞蹈、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编排若干艺术名家参演总时长约90分钟的高质量整台巡演节目。

盐城作为巡演首站,以《青绿之境》生态主题歌舞开篇,巧妙串联起《荡里小伙在成长》红色曲艺剧选段、《赵五娘》淮剧经典等具有地域标识的节目,充分展现文化惠民新思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书龙、许亚玲、陈澄、陈明矿等名家与基层文艺工作者同台献艺,实现专业院团与群众文化有机融合,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

作为“中国淮剧之乡”“中国杂技之乡”,盐城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成果显著。演出中,淮剧《芙奴传》《赵五娘》经典选段通过戏曲名家创新演绎,让百年戏曲焕发新韵,现场戏迷连呼“过瘾”;射阳县杂技团《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将太极神韵与南派杂技精髓相融,创造出国风美学的当代表达,观众惊叹“每一个动作都像在画中流动”。

值得关注的是,盐都区依托“全国乡村曲艺交流展演”平台培育的曲艺剧《盐阜往事》选段,以说唱形式亮相,通过年轻化表达再现红色记忆,彰显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成果。记者注意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孩子全程跟着打节拍,被传统曲艺的精彩表演所吸引。

整场演出紧扣时代脉搏,多维度呈现江苏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群舞《e起回乡》以科技感十足的编舞语言,艺术化展现青年返乡创业、筑梦乡野的奋斗图景;小品《城市雕塑》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价值观碰撞,通过农民工子弟的成长故事传递向上向善力量,剧中父亲“用汗水浇筑城市脊梁”的独白引发全场共鸣,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此次巡演不仅是一场高水准的舞台艺术展示,更成为激发基层文化活力的催化剂。当耳熟能详的歌曲《大中国》旋律响起,全场观众跟着鼓掌相喝,将演出推向高潮。散场时,许多观众仍驻足剧场外热议演出细节。剧场负责人表示,这次公益演出领票的市民非常多,票都不够发。不少戏迷感慨,“都是精选获大奖的优秀节目,名家名段听得就是过瘾!希望以后还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高质量的演出。”

据悉,“家门口赏好戏”巡演,集中展现江苏文艺创作成果,生动诠释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基层群众奉上一场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化盛宴。

首场巡演精心遴选省内10个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艺术精品作品,涵盖淮剧、淮海戏、木偶戏、杂技、曲艺、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既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活化呈现,也有现实题材创新佳作。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提升本次“家门口赏好戏”巡演质效,前期面向全省征集了名家名段、省级及以上艺术专业获奖作品、优秀新创剧(节)目、优秀经典歌曲等,建立优秀剧(节)目库,从库中择优一定数量作品参加巡演。后期,还将对演出情况常态跟踪问效,对巡演节目及时优化调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纷呈的高品质“连台好戏”,真正把文化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