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沛县解锁课间“新次元”,将课间活动时间“加倍”还给孩子
2025-04-24 22:46

 健康“满格” 

快乐翻倍

“2·15专项行动”实施以来

徐州市沛县各校科学规划 创新实践 丰富评价

将课间活动时间“加倍”还给孩子

图片

早上9点,徐州市沛县安国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一派热闹景象。近千名学生在活力十足的音乐中,有序来到教学楼下的空地和操场上,正式开始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踏鞠、传接、射门……引人注目的是,每个学生脚下都有一个五颜六色、手工制作的“小足球”。

“这种小球叫‘布蛋子’,是汉代蹴鞠的原型。”校长时维锐告诉记者,安国镇是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学校立足历史根脉,打造特色蹴鞠课程,“每天2小时的体锻时间,让学生精神面貌明显转变”。

“2·15专项行动”实施两个月以来,沛县各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号召,以多种方式切实保障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日前,记者走访沛县部分学校,了解各校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创新实践、丰富评价等方式,将课间活动时间“加倍”还给孩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科学规划,为2小时“充值”

“以前课间休息10分钟,老师稍微拖一下堂,我再收拾一下桌面、去一下卫生间,上课铃声就响了。”采访中,有学生坦言,以往的10分钟课间时间“不够用”。延长为15分钟,多出来的时间从何而来?

在沛县,教育局在新学期前发布了全县统一作息样表供各校参考,有学校将原本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间时长,有学校通过延长上午放学时间、适当提前下午上课时间等方式补足课间延时时长。“调整课间时长,既要给予各校充分灵活的调整空间,也要听取家长、学生等各方意见。”沛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利表示,“2·15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沛县教育局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制订并公示科学健康的作息表,保证2小时体锻时间“足量”。

图片

在此基础上,沛县各学校精心统筹、调整优化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以多种方式为2小时“充值”。

“学生前5分钟自主整理,中间5分钟开展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等游戏,后5分钟远眺护眼。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学校全员融入特色蹴鞠课程教学。”时维锐告诉记者,为了让课间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安国镇中心小学特别设置“三段式”活动链,建立“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三级巡查制度,实行“零拖堂”承诺制。“值班校干实时监管,将课间活动时间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用制度提供刚性保障。”

图片

教室外,学生组队参与跳格子、萝卜蹲等游戏;教室里,有学生伴随诗词韵律进行放松活动……沛县汉源小学首创“静态动态双线并行”课间活动模式,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每班按‘班级活动表’自愿定时间、定区域,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校长殷惠萍介绍说,“15分钟课间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让大脑从‘知识海绵’切换到‘活力引擎’的黄金时间。运动之后的学生,上课时的反应也更快。”

创新实践,为2小时“提质”

为精准匹配学生的各类运动需求,沛县各学校以丰富校本体育课程内容为切入点,一方面对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体能素养、运动技能进行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给予运动专项和综合拓展的分层分类训练。

下午3点,记者走进沛县文景学校,此时正是该校的大课间时间。高年级学生正在田径场练习气势恢宏的武术操和红旗舞,低年级学生在舞蹈房、综合楼空地热火朝天地参与舞龙、竹竿舞、呼啦圈等特色游戏活动。

“竹竿舞、舞龙、呼啦圈等活动可以增强低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锻炼其不同部位肌肉,有助于小学生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该校德育主任闫密介绍说,设置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其身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将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多元的体育活动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助力学生在成长关键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塑造健全人格与强健体魄,是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事情。”文景学校校长吴宝传表示。

图片

在沛县大屯矿区第一小学,“体育+学科”的融合课程正如火如荼开展。体育课上,学生通过计算跳绳次数,学习加减法、统计分组数据;将古诗词融入武术动作编排,创新拳法招式……“学校专门成立‘特色体育教研组’,由专业教师牵头,联合校外武术教练、矿区文体骨干共同授课,利用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校长侯成枝说。

“安全性是学校设置特色体育课程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安国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石明松介绍说,以该校的特色蹴鞠课程为例,学生参与蹴鞠活动时,活动规则、场地布置、安全教育、教师巡视等环节都要更细致地设计、落实。

图片

多元评价,为2小时“赋能”

“面对学生体育学习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除了课程实施关注全面性,教学设计突出适切性,体育课堂学习评价也应当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业质量、引领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赋能功效。”王利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沛县各学校通过关注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差异,积极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为学生配发运动手环,每日统计活动时长、心率数据,纳入“体育成长档案”;开设“体育积分银行”,学生通过参与运动赚取积分,兑换实物奖励(运动手环、定制跳绳);设计“花样跳绳段位制”,学生通过考核获得等级证书(如青铜绳手、王者组王)……在大屯矿区第一小学,体育评价已经成为助推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强大引擎。

“学校从‘体能数据、运动技能、参与热情’三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体育表现,弱化单一考核标准。”侯成枝告诉记者,该校为体育后进生设置“进步奖”,重点关注参与度和努力程度,同时将体育与德育融合评价,将运动中的团队合作、坚持精神纳入“五好学生”评选标准,如“足球赛中主动扶起摔倒对手”可获德育加分。

“2小时赋能的不只有学生,还有教师。”安国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姚光辉告诉记者,该校设立“高效课堂教研日”,重点研讨教师如何在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将“零拖堂率”与评优评先等挂钩。

文景学校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跟踪分析数据,科学评估活动实施成效,为后续活动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我们也会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全面纳入班级和教师考核范畴,从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度、安全管理等多维度进行量化评估。”闫密说。

 

来源:无线徐州综合自江苏教育报、沛县发布、沛县教育微信公众号、沛县安国镇中心小学微信公众号

江苏教育报记者:汤文清

通讯员:冯娜 孙奇 刘超男

徐州广电编辑:蒋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