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金凤》“倭风”服饰引发质疑,谁动了我的国风审美?
2022-06-28 15:12:19

由徐惠康执导,辣目洋子、李宏毅领衔主演的古装宫廷爱情轻喜剧 《我叫刘金凤》正在网播。该剧改编自戈鞅的小说《皇后刘黑胖》,属于架空历史背景,讲述了仙葩村村花刘金凤入宫为后与“弱鸡”君王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引起网友高度关注的不是剧情和演员表现,而是剧中疑似“倭风”的服饰、妆容与道具,甚至有观众连夜向广电举报。采访中,服装专家黄强告诉记者,不是中国传统服饰,确实是日本风格(倭风)。

中国电视剧,日本风格服装造型?

“以倭代华”让不少网友感觉不能忍,“一部讲述中国剧情的中国电视剧,服化道却满满的日式风格,你们觉得合适吗?”剧中主角刘歇(王东饰)的服饰被网友质疑为纯正的和服。比如帽子是日本的垂缨冠,日本平安时代大唐幞头的变种,身上穿的黑色长袍也被认为与日本的公卿服(极具日本民族服饰特色,是日本达官贵族的礼服或常服)高度类似。

剧中厨师所穿的衣服和日本的狩猎服十分相似。“狩衣”的袖子在前肩膀处是不完全缝合的,透过袖子可以看见里面的单衣。在日本,“狩衣”是一种猎装装束,原来是在打猎的时候穿着的装束,也可在旅行、散步、蹴鞠时穿着。后来成为贵族公卿的私服,同时也是武家和下等官员的正式礼服。厨师头顶上戴的那顶高高的黑帽子,和日本平安时期的乌帽子十分相像。

此外,辣目洋子的另一套戏服也被网友扒出,从侧面和后面看,咯吱窝的部位有两个明显的开口,而这个开口也是和服的典型特征之一,叫作“身八口”。在和服出现的初期,身八口是为了方便散热和整理衣服所开的,一般只有女性和服上才有这个东西。而男主角李宏毅所穿青色戏服,上面日本的樱花纹和菊花纹也清晰可见。

所谓“倭风”服饰一再在网友中引发争议,此前,范冰冰主演电视剧《赢天下》就曾被网友举报。《赢天下》描述秦朝传奇寡妇清的故事,史称“巴寡妇清”。被举报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该剧新发布的海报,剧照中,范冰冰的造型完美复原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垂缨冠和狩衣。此外,巴清生活的年代是秦朝,但是人物穿著的却是日式和服,准确说是日本平安时代(大致与中国晚唐至南宋同时代)的“十二单”。于正剧《凤囚凰》设定是展现南北朝风貌,也曾因怪异的审美遭遇网友争议。

《风起洛阳》中的咏梅饰演的武则天,其造型跟以往都大不相同,跟大臣议事都素衣披发,连个发带都没有。有网友就质疑,为何一代女皇被打扮成了日本平安王朝期间的妃子?其中建筑也被质疑存在“以倭代唐”的问题,有诸多明显日式建筑元素的不恰当挪用。

也有人认为,日本的传统服饰设计本就借鉴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服饰同本同源,有相似之处也无可厚非,没必要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剧集出海,传统文化审美占据潮流

当下,观众对古装服饰的要求,不仅在于精美,更期待剧中出现的服装、道具、布景等考据严谨,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风貌,这是对剧组专业性和审美能力的要求,也是观众知识积累和审美提升的需求。即便是架空剧,实则也需要一个大致的朝代作为创作依据。《知否》的服饰就是仿宋制式,而于正《玉楼春》其服饰也沿袭明朝。随着玄幻、修仙等古装架空剧成为一大热门类别,这些剧作对于沿袭朝代服装制式倒没那么讲究,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引入一些创新元素来强化的观众的视觉感受。

古装剧《我叫刘金凤》虽然剧情设定为架空年代,但其内容并没有脱离中国的文化体系。不少网友对于其中脱离传统文化服饰风格的服化产生反弹,就在于剧中这些服装设计,不符合当下传统文化审美热潮。实际情况是,观众对于靠近真实历史美学的服化道风格,共鸣,接受,欣赏,并且骄傲。

曾经古早历史剧保留许多传统文化韵味,老版四大名著、《武则天》(刘晓庆版)、《杨贵妃》(周洁版)等,堪称一代经典,在今天仍然被老剧迷和服饰爱好者津津乐道。当服化道逐渐朝着精致发展,却被发现韩日和西方流行元素被滥用,甚至被普遍误读为“传统文化”的风气下,历史复原又成为一股新的清流和呼声。2019年架空设定的《鹤唳华亭》做到了复原风服化道的优秀呈现,总体风格非常符合宋代美学特征,素雅,内敛,低调华贵。2020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则成为一次关于唐朝历史民俗与美学风格的成功科普。

古装剧不仅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对内也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当下古装剧对传统文化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力波及海外,越来越多反映时代新风貌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并取得全球平台的认可,水到渠成的形成中国传统潮流。从《甄嬛传》《琅琊榜》到《长安十二时辰》,这些“出海”古装剧的共同点是植根于厚重的中华文化。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也强调,古装影视服装行业加速创新,应该逐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影视服装,并一定程度上引领现代服装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