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天生“公鸭嗓”?是肿瘤堵住三分之二声门
2024-11-05 19:24:11

扬子晚报网11月5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5个月大的晨晨(化名)天生一副“公鸭嗓”,哭闹时声音嘶哑。家长本以为是孩子嗓音独特,没曾想竟查出喉乳头状瘤,肿瘤堵塞了约三分之二的声门。任其发展,将导致晨晨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接诊后,发现孩子声音嘶哑不简单。和家长沟通后,我们通过电子纤维喉镜发现孩子声门区有一个白色不规则的肿物,已经堵塞约三分之二的声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声功能,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引发呼吸困难等生命危险。”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劲松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邢涛团队为晨晨实施了支撑喉镜下喉病损切除术。经过精细的操作,医生成功切除了堵塞声门的肿物,术后诊断为喉乳头状瘤。

提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你首先会想到什么?HPV疫苗?宫颈癌?还是人乳头状瘤?确实,随着HPV疫苗的普及和健康教育的深入,宫颈癌的预防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HPV病毒的威胁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引发多种皮肤、黏膜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的肿瘤。当这种病毒侵袭儿童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一种特殊的儿童肿瘤——儿童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便可能悄然滋生,其中,儿童喉乳头状瘤尤为常见。喉乳头状瘤,作为喉部的一种良性肿瘤,在儿童群体中尤为多见,它通常起源于喉部,并有可能向下蔓延,波及至气管乃至整个下呼吸道。这种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被划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两类。幼年型喉乳头状瘤往往呈现多发性特点,生长迅速且容易复发;而成人型则多为单发,但值得警惕的是,无论是成人型还是儿童型,都存在恶变的风险,且成人型的恶变率相对更高。

当前,针对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手术依然是首选方法,但其局限性在于仅能去除肿瘤实体,无法根除体内的HPV病毒,导致不少患者在术后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鉴于此,医学界正积极研发新的辅助治疗技术,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喉乳头状瘤虽属良性,但其生长迅速,若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引发完全性喉梗阻,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声音嘶哑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据邢涛介绍,儿童声音嘶哑是临床上儿童语音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儿童声带的生理结构与成人存在差异,且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遭受上呼吸道感染、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先天畸形、喉乳头状瘤以及声带麻痹等问题的困扰,从而导致声音嘶哑。他强调,一旦孩子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专业诊疗。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